
《珍珠鸟》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珍珠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珍珠鸟》教学设计1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本文语言自然清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浓浓的爱意。因此在教学时先借助多媒体视听材料唤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细细品味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在师生互动、对话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分析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②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涵义
教学准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在第二单元里,我们学了《挑山工》,同学们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冯骥才)
2、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片)
3、这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往往通过一件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请你们回忆一下,在《挑山工》里,作者说明了什么道理?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汇报。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珍珠鸟)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三、细读课文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创造了怎样的境界?是用什么创造出这样的境界呢?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用“———”画出描写“我”照料与呵护珍珠鸟的句子。
(2)用“~~~~~~”画出描写珍珠鸟变化的句子。
2、体会“我”是怎样照料与呵护珍珠鸟。读1—7自然段,找相关的句子。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按时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3、我对珍珠鸟关心爱护,珍珠鸟跟我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先如何,后来又怎样呢?(先怕人→熟悉)
体现这一变化过程的动词有哪些呢?
(躲——伸出小嘴——伸出小脑袋瞅)
4、后来小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是怎样对待它的?默读课文8-9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空:
起先,小鸟只在()活动,随后在()飞来飞去,落在()、()、(),啄着()、撞()。可作者却(),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
(1)有感情地朗读。
5、鸟儿的胆子变大了,它一步一步接近我,它又会有哪些惊人的动作呢?默读课文10-12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空:
鸟儿胆子()。它蹦到(),绕着我的'笔尖(),用小红嘴啄()而我却(),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以至我用手()它也不怕。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索性”的意思,体会“反而”“再三”说明的含义。
6、这时鸟儿已经完全信任我了,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是什么事呢?默读课文13-15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空: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我停下手中的笔,怕(),过了一会,它竟扒在“我”的()睡着了。作者写下一时的感受()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
(1)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居然”“竟”的意思。
(3)你是怎样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创造了怎样的境界?是用什么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体验与反思:
1、结尾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要想在人与动物之间创造这种美好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要想在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美好境界,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
五、品读文章
作者对小鸟的神态、动作描写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你喜欢这些句子吗?说说看,谁说的多,用句式:“我喜欢……,是因为……。”说话
六、课堂小结:
真好!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教会了我:
提示:在写作上,学到了仔细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并通过精心的描绘来表达的表现手法。在情感上,我们顿悟了善待生命,关爱生命的理念。
七、布置作业:
1、摘抄精彩的含鸟的成语和诗句。
2、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些保护鸟类的标语。
3、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
八、板书设计:
《珍珠鸟》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让学生掌握本文描写上的细腻和情感上的自然流露。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
体验、感悟、想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对动物的情感,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信赖的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无论是浩瀚飘渺的海洋,还是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也不管是幽深潮湿的热带雨林,还是干旱贫瘠的漠北高原。随处可见天使的化身──鸟儿。鸟儿以它优美的身姿,动听的歌喉为人们编织幸福,传递吉祥。特别是那来自澳洲大森林的两只珍珠鸟,(点击课件1)将为人们演绎一段人鸟和谐的佳话。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珍珠鸟》。
师板书:
珍珠鸟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前面的学习,这课主要讲了什么?
生汇报:这课主要讲了小珍珠鸟与我 ……此处隐藏26428个字……得了应该热爱动物,善待生命,要让我们这个世界充满和谐,充满温情。
《珍珠鸟》教学设计15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一篇阅读课文,文中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教学《珍珠鸟》时,我考虑到这篇文章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故将教学目标定为“用我的心感受美好的感情”,“用我的心抒发自己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学生通过朗读,认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我”对珍珠鸟的尊重、热爱、感激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情分析:小动物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富有吸引力的。学生对于动物的喜爱能是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产生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中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的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和深刻的哲理。
2、唤醒学生内心的爱的情感,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唤醒学生内心的爱的情感,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思考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2、难点:文章中融注喜爱之情的描写笔法和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录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入“温馨之境”
1、录象导入:
师:同学们好!首先给大家看一则短片(省动物保护中心的实况录象),大家看了这些有什么感触?
生讨论交流。
2、探求新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珍珠鸟)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板书:怕人————亲近)
(学生并不是一个知识积淀为零的容器,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能力水平,促其主动求知。所以学生初读课文后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的还会很深刻。另外,我们常常提倡学生自由读书,弘扬主体精神,但学生读一遍书应有一遍的收获,不能盲目而漫无目的,教师应适当引导、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4、创境学文:我们知道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而作家冯骥才就在自己的书房里给珍珠鸟安了一个温馨而舒适的家。(出示课件:伴着恬静的`音乐渐渐出现吊兰蒙盖着的鸟笼。)
解说:你看,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吊兰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在幽深的树丛里一样安全……直到有一天,伴着一声尖细而娇嫩的叫声,珍珠鸟的雏儿诞生了……
二、以情入文,悟“喜爱之情”
1、想看看那小家伙吗?请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板书:“探”, “探”是什么意思?从“探”你体会到什么?可以换成“伸”吗?
3、真好,一个“探”字,多么精妙、准确,读书时有时就要这样咬文嚼字。谁能给大家学学那小脑袋是怎样探出来的吗?
(一个“探”字探出了小家伙的“趣”,探出了孩子对“小宝宝”的情,让学生探到了跟文本对话的乐趣。)
4、如果老师请你给大家介绍那小家伙,你行吗?介绍之前,老师还有个要求,你介绍的语气中要饱含着喜爱之情,也就是能以声传情。谁先试试?(指名读课文。)
5、同学们这么喜爱这个小家伙,在朗读声中表达我们的喜爱之情吧!
三、动情品文,悟“关爱之心”
1、这小家伙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儿呢?请接着往下读,你会有哪些发现呢?
(生自由读四、五两个自然段)
学生交流。
2、开始这小家伙只敢探一探小脑袋,现在胆子怎么变得这么大呢?
板书:抚一抚 (让学生学着轻轻爱抚的动作。)
3、这种感觉多像一位慈爱的父亲,抚摸着自己疼爱的孩子!小家伙啄“我”的手指,分明就是一位调皮可爱的孩子在亲昵地向大人——干什么?
4、设问:如果我们再细细的想一想,一开始当这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时候,或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的时候,如果“我”就学着鸟叫逗着它玩,小家伙还会从笼中飞出来吗?(不会)当它蹦到“我”杯子上喝茶的时候,如果“我”不小心动了一下手臂,结果会怎么样呢?(鸟就飞走了)当小家伙啄“我”的手指时,如果 “我”不仅仅是轻轻的抚一抚他那细腻的绒毛,而是抓在手中玩耍它的小红嘴、小红脚,小家伙还会一步步亲近“我”吗?(不会)是呀!只要“我”一点点不经意的举动,或者仅仅是好奇的眼神都可能会惊吓了这小家伙。因此,我们在读这两段话的时候,应该感受到在这小家伙淘气与可爱的背后,是“我”无声的关爱和精心的呵护!
(“小家伙”在冯骥才的疼爱下是自由的,自主的,学生在老师的尊重下,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中,对“小家伙”的感受也是自由的,自主的,独特的。双双的自由,双双的自主,难道不是教学的美好境界吗?)
四、融情入境,悟“美好境界”
1、出示课件: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
2、提问:看到这一幅画面,我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3、是啊!可爱的小家伙睡熟在我的肩膀上,多么有趣;我也含笑目视着小鸟,这多么有情!真是趣中生情,情中生趣,情趣相映。如果老师请你给这幅画加个题目,用一个词或一句话,你会写上什么?
4、带着美好的感觉,在朗读声中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好的境界。
(“画题”打开了“话题”,人与文、情与思交融在一起,流泻出人间最美的感受,创造出课堂最美的境界。)
5、这小家伙睡得这么熟,这么香,这么甜,那它的梦一定也很美很美,它会梦到什么呢?我相信同学们脑海中的梦境该是那么的美丽、温馨,不要说出来,把这美好的梦境留在心底,用你们的朗读领着我走进这美好的境界,好吗?
6、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
师:我想同学们都有养动物的经历吧,你们是怎样对待你们养的动物的?说来听听!
师:爱心、宽容、尊重,是通向信赖的桥梁!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石!有了它们,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人与动物之间也可以相互信赖!我想这就是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心声。(齐读此句)
配乐:《让世界充满爱》,展示一组画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组画展现在孩子眼前,《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萦绕在孩子的耳边,人鸟之情从冯骥才的书房流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流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情”的拓展真是意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