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生转化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差生转化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差生转化总结1一学期以来,在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在差生转化工作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优生培养工作的内容,使学生能较好的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发挥“特优生”的作用:
在每一个班“特优生”无疑是班上的学习骨干,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那就要好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采取“一帮一”活动,抓典型带一般帮教“双差生”,让一个“特优生”帮助一个“特差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班上有好几个“特差生”,已经是中等生了,在班里我非常重视“特优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大胆的抓好班上的一切事情,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做到最好,他们相当于教师的左右手,在学习上,纪律上他们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很有威信,我利用他们这样优异的成绩、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纪律去帮带“特差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教学观念的积极转化,家长的热心配合:
在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观念能积极转化,由以前看分数,注重优生的辅导,对潜能生耐心不足,"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心态转变为能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培养学生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能个体分析,群体分析,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别人。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家长能热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潜能生的厌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3、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力争做到精讲精练。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4、优先课堂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过程中优先提问学困生是对他们的相信和肯定。由于他们的基础和能力都比较差,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讲究层次性,让学困生也能跟着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做到学困生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生代劳。充分给予学困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每年在每节课上都能体会到成功与收获的喜悦。这样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实行分层教学:
在班级里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依靠老师讲而后学的习惯,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6、及时表扬法:
学困生虽然缺点多,但他们同样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如果这种期待总得不到满足,他们酒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他们取得进步或是成功时,及时肯定,忠心祝贺。学困生和其他学生做了同样的好事,取得了同样的进步,教师应优先表扬学困生,借此机会增加其自尊心,确立其自信心,强化其正确行,并且将这方面的优势或进步迁移到其他方面。对学困生的要求要一步一步提出。开始要求要低,让他们没前进一步都得到及时表扬,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使他们更加信心十足地实现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样利用及时表扬,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步形成变后进为先进的内驱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差生转化总结2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小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作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此处隐藏12868个字……这个词,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感伤,为了那些可怜的孩子——他们是那样弱小,正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是刚刚冒出嫩芽的小树苗啊!然而,却被冠以“差生”的名义,早早地背负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一个冰冷坚硬的壳子,这对于他们来说,该是多么残忍,多么悲哀呀!我刚接的这个班有一大部分学生就是这样的。看着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大声地告诉他们:你们并不“差”,你们也很棒!因为:
一、人,各有所长。
不得不承认,人与人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甚至有时差别很大。但是,我们只凭分数就断定:他们是:“差生”,那是极其片面的!
学校考试的科目,主要是考察他们的死记硬背能力,而他们所具有的歌唱、绘画、舞蹈、运动、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天赋,却往往被考试、应试的大潮给淹没了。爱迪生曾被赶出学校,琼瑶的数学一直不及格,许多明星、大老板,又有多少曾是尖子生呢?
每当看到电视上的那些草根明星和民间高手们的`精彩表演时,我总是为他们感到惋惜:如果他们从小被专门培养,也许他们早就成名了吧,或许还能为国争光呢!只可惜,他们生错了地方和年代!
我们班里有名的"差生"赵天祥、姚豪格每次劳动都是那么积极、卖力,拾到东西马上交给老师;几年来语文不曾及过格的么一博作文期中得了满分,张晨瑞惟妙惟肖的模仿和表演让我忍俊不禁,吴晨熙动情地朗读获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看着他们脸上露出的兴奋、自豪的神情,我不禁想:其实,他们并不差,只是暂时的落后或是另一种形式的“优秀”吧!
二、教育以德为先。
近些年,各种媒体经常爆出“大学生杀害同学”、“孩子杀害父母或老师”、“学生跳楼自杀”等等骇人听闻的消息,其中好多学生还是优等生,真是令人惋惜!
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而当今,道德的缺失,又促使某些人脆弱紧绷的神经不知何时会受到刺激而成为导火索,引发爆炸,伤人伤己,真是令人堪忧!
《弟子规》中圣人早已有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古人都知道,情商比智商重要,品德比能力更重要。前些天,看了一篇文章《成绩不好的娃是来报恩的》。文中写道“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没有资质的孩子是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看视频;读书没资质的孩子,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虽然文中有些许自嘲和自我安慰,但也颇有些道理。想想生活中,确实不乏优等生进了城不管爹娘的事例,也不乏在家种地而陪伴、孝敬、侍奉老人的成绩不太好的孩子。
不管怎样,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勤劳善良、敬老爱幼、活泼开朗,成绩差些又何妨?对于其父母来说,他们就是最好的儿女。遵照道德准则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语)。
三、教育的目的。
教育,本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以及各种知识、技能,好让他们将来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同时,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并非为了培养“学习机器”、“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儿”或“有才无德”的败类。
“德才兼备”、“成龙成凤”,虽是每位家长、老师对孩子们的期望,但现实却是:大多数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普通人”。清华四中原校长刘长铭曾呼吁:“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正如一篇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中所说,小小的“蜗牛”已经尽力,就不要再苛求!请放松紧张、焦躁、愤怒的心情,跟着蜗牛的脚步,你会发现:身边的鲜花是那么芬芳,天上的星星是那么闪亮,微风是那么温柔,鸟鸣是那样动听!
四、善待“差生”。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是不一样的“烟火”,让我们用欣赏的态度,善待那些所谓的“差生”,仔细寻找他们身上隐藏的闪光点,用心教育,陪伴其成长,静待花开,你终将会发现“差生”大多并“不差”!
差生转化总结15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尽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为此,我级根据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现对本期工作总结如下:剖析差生工思想特点,以爱心来做好思想鼓动工作。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业成绩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教育后进生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分析后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他们心理上的特殊矛盾,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后进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自尊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
(二)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
(三)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后进生有他们的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要从每个后进生的实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做好后进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后进生是打开后生的心扉的'金钥匙。后进生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把他们当作后进生看待,任何一个后进身上都可以找到闪光点,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第二、对待双差生要满腔热情又要讲究教育艺术。班级中的后进生特别是一部分双差生,往往是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分子,他们以对抗教师为目的,有约定束成的行为准则,校内成群,校外结伙。对待这些后进生,
一是在他们还没有形成气候的之前,注意启蒙,培养辨别是非曲直能力,在集体中反复制造否定的劣行的后果,使他们体验到这些错误的危害性。
二要利用他们重感情的特点,不要和他们造成情感上的对立,让他们体会到善意和温暧,以消去他们疑虑感心理和对立情绪。同时注意挖掘这些学生进步的开端,让他们感到在班中有一席之地,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挺起胸膛走路。
第三、培养和激发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后进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仅思想品德上后进,而且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业成绩比较差,这就是所谓的双差生。培养和启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有意地把他们旺盛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热情地鼓动他们,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加强辅导,(每晚利用40分钟进补差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具体的问题,提高学习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习兴趣。但是,学习是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具体内不可能都是生动有趣的,所以同时要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根本上诱发他们的内动力。
第四、抓反复,反复抓。
后进生的思想转化过程是新旧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个长期过程,要改变也非一日可成,一般都会出现重复,要掌握思想反复的规律,出现反复要正确对待,要有耐心,反复教育,要求他们逐渐提高,一步一个脚印,使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