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2 17:16:06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说新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点)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难点)

3.在生活实践中,理解“信“和”礼“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fù)雪骤(zhòu)柳絮(xù)无奕(yì)

在不(fǒu)惭(cán)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约定)(丢下、丢弃)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组评分()

(一)《咏雪》

【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课堂探究】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小结: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二)《陈太丘与友期》

【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课堂探究】

(1)《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他是一个言而无信,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3)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客人既已认错,就应原谅他,而元方“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很尴尬。无地自容,这也算无礼。

(2)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拓展延伸】

1.搜集《世说新语》中的关于聪明少年的故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王戎评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动不。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2.搜集古诗文中咏雪的名句,并背下来。

【作业布置】1.完成第5课语文校本作业。2.预习第6课。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曾子杀猪”故事?(讲述故事)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个这样的人物。

二、整体探究

1、了解作者、作品 (完成目标1)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完成目标2)

三步走:

一读:注意特殊读音 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通否)

二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三读: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请同学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3、探究(完成目标3)

①、《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明确:“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三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 ……此处隐藏28399个字……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飞何所似。()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尊君在不。()

(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翻译下列语句。

(1)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1、(1)内集:家庭聚会(2)何:什么(3)去:离开(4)不:同“否”(5)信:讲信用。2、(1)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2)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个性练习设计

1、对“撒盐空中”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谢太傅会赞同哪一句?作者会赞同哪一句?你认为那个更好?为什么?

2、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粗暴态度,回应道:“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从这一回敬语言中,我们看到了年仅七岁的元方是怎样一个人?从“无信”、“无礼”的驳斥中,告诉了我们怎样一个道理?

答案与提示:1、第一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因文中对两个答案未作评判,可以根据“大笑乐”去思考;第二问,作者虽没有明确表态,但从文末特意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来看,他是暗示自己是赞赏道韫的才气的;第三问略。2、元方聪颖机智,明理有节,善于说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要有礼节的道理。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的学习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教师在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了语感,并积累了丰富的文言词语。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易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

补充资料

1、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世说新语》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阅读三则短文,查字典,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当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导语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三、正课

1、朗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时李元礼有盛名:时,当时。有盛名,名气很大。

(2)诣门者:诣,前往,到。

(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先君,祖先。师资,老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2、提问:“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孔融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了了”?

讨论并归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陈韪的话推理,你现在不怎么样,推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用反过来推理,批驳了陈韪对他的'评价,讨回了自己的尊严,并使对方难堪。表现了孔融少年时的聪明机智。

3、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

(2)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3)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4)非人哉:不是人哪。

(5)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6)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4、提问: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朗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自以形陋:以,认为。形,外表。陋,丑陋。

(2)不足雄远国:雄,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

(3)帝自捉刀立床头:捉刀,握着刀。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4)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风采。非常,不同一般。

6、提问:魏武为什么让崔秀珪代替自己?后来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节?

讨论并归纳:魏武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自己认为长得丑陋,不足以震服别人。所以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节。

7、提问:这件事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四、小结

三则短文,故事简短而意深,很值得玩味。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