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10-20 09:58:03
教学设计方案【热】

教学设计方案【热】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赶驴人在驴子的脖子前挂一块肉,驴子为了吃到那块肉就不停往前跑,但是驴子始终也追不到那块肥肉。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关注字音、节奏)

2.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圈画疑难)

3.个别朗读,同学互评

4.集体朗读

三.合作探究

1.疑难字词,小组交流,班级互助

2.根据幻灯解决重点词句

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思考导致驴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预设:

(1)好事者(2)老虎

(3)驴本身(4)黔地

4.你认为哪个原因更重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预设:

(1)好事者带来且无用;不带,或带而用,则不会出现此悲剧

(2)老虎要吃它,驴并未有侵犯虎之意,是虎主动入侵(直接原因)

(3)驴本身无能,仅一“鸣”、一“蹄”。(根本原因)

(4)黔地,没有挖掘驴的价值

注:由预设2、3理清结构,解读课文

①虎对驴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看图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深层挖掘虎的心理)

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

畏---疑---恐---不奇---怕---喜(结合画面,试背课文)

②面对凶悍的老虎,驴有何反应

“鸣”“蹄”(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

③观看flash影片《黔驴技穷》,概括虎、驴的形象

驴:软弱无能狂妄自大迟钝麻木愚蠢虚荣

貌似强大外强中干

虎:勇敢大胆谨慎小心观察仔细狡猾敏捷

小结:好事者与老虎包括黔地,作为外因在这场悲剧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根本原因在驴自己.文章标题是《黔之驴》,但着力多的却是虎,是否偏题,标题可否改为“黔之虎”(学生讨论)

以虎衬驴

5.作者为何要塑造驴的形象,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目的又何在。(作者、背景、体裁)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合称为“韩柳”,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作品多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

背景:《黔之驴》是柳宗元被贬官时所作的《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作品讽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6.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作者除了讽刺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以外,还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1)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点能战胜它。

(2)透过现象看本质

(3)知己知彼

(4)不虚荣买弄

(5)正确估计对手

(6)坚持,不放弃

四.拓展:

1.一场驴虎之争以驴死虎口而宣告结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虎家族正在为它们的英雄召开庆功会,驴家族却在沉痛哀悼他们的不幸同伴,请你代表虎家族写一份贺词,代表驴家族写一份悼词。

2.柳宗元在这则寓言中塑造了一个不光彩的“蠢驴”形象,其实驴也很无辜,请你改编《黔之驴》,为驴平反,重塑驴的形象。

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疑问、新的观点?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2、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

3、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并口头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感想。

教学难点:

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并口头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感想。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揠苗助长

齐读课题。

2、这则寓言的作者是孟子,他和孔子一样都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

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揠”是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1)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指名回答。

(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2、教学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

⑵从哪些词语看出种田人很焦急?用横线划出来。

指名回答。

板书:巴望 好像 焦急

⑶“巴望”是什么意思?(盼望)

为什么不用“盼望”而用“巴望”?(为了说明他当时心情十分焦急。)

⑷第一自然段讲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也就是讲清了“拔苗助长” 这件事的起因。

板书:起因。

⑸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种田人焦急地想帮禾苗长高。)

⑹读的时候要体会种田人什么样的心情?(焦急)

指名读,齐读。

3、 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1)种田人一心想帮禾苗长高,他想出办法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第二、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2)他有没有想出办法?(有)

哪个词语说明他好不容易想出办法?(终于)板书:终于

他想出了什么办法?(拔苗助长)

……此处隐藏17399个字……>

活动7【活动】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爸爸的话。

2,写一写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活动8【活动】板书设计

“我”————克莱谛

吵架原因

后悔吵架

重归于好

受到教育

(相互宽容 团结友爱)

活动9【活动】教学反思

《争吵》叙述了克莱谛和“我”之间因为作业本不小心被弄脏了而引起争吵,最终,在克莱蒂的主动认错下,圆满解决了矛盾的故事。本文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错能改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争吵》这篇文章时,我侧重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我”跟克莱蒂发生争吵之后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这种方法使学生感到事情真实具体,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克莱谛的友善。并从中明白在和同学朋友相处时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父亲说的话,并体会其中的意思?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教学设计方案14

一、新课程下如何界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落实到四个具体的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在具体教学时《画线》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矩形"和"椭圆"工具这一基础,注重新课程倡导的在教学设计时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灵活使用教材的要求,设计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线工具的使用,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模仿、迁移进行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能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能力与创新:

通过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的使用,了解线的各种形式,并能用不同的工具画出不同的线条和图形。

二、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有何区别与突破

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如果把握得准确,在具体教学时会有目的的加以讲解和突破。如《画线》一课中直线工具的使用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有尝试探究的`方法即可达到效果。而曲线工具的使用则有别与这几种工具,所以,教学的重点应确定为:曲线工具的使用。而曲线工具中画封闭的曲线相对较难,这里就可把它设置为教学难点。其实它们的区别稍加推敲就可界定。

对于难点的突破问题,本课中我巧妙地将它设计成小水滴的形状,让学生尝试探索,辅以课本"知识屋"内容介绍,有尝试成功的同学请他当小老师具体操作演示,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教案《例说教学设计》。

  三、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那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在本课中,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教学时,通过师生共同《改绷绷》的游戏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直线的几种粗细不同的选项让学生自主尝试,对于曲线工具的使用在尝试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总结,教学难点的突破更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得出方法;在新授结束时设计让学生比赛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画出长短、粗细、曲折、虚实等不同的线条,此时教师可露一小手:用橡皮擦出线条来,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此而显现。

本课的作业设计兼顾信息技术的差异,有课例中的洗衣机、实践园中内容,还有自由创作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设计要善于抓住重难点,教师要统引学生,更要让每一位学生有事可做,才可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方案15

教学目标

1、 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 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计数器、游戏棒。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松鼠们去采松果,你能帮他们数数有多少个松果吗?

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看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把他们编成口诀并且熟练地背诵下来,以后就会很快了。

1×5可以简单地说成一五,那么2×5……呢?(学生完成板书)

师:一个五的结果是五,就说成一五得五

二个五的结果是十,就说成二五一十 三五呢?

学生数松果

1×5=5 2×5=10 3×5=15 4×5=20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5×5=25 5×6=30 5×7=35 5×8=40 5×9=45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学生互相交流提问 教学活动2 1、基础训练: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为做后面的题作好准备,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1) 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 三五() 五五()

四五() 二五()

(2)5×3= 1×5= 5×2= 5×4= 3×5=

5×1= 5×5= 4×5= 2×5= 5×1=

2、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这样的练习设计,既落实了知识和技能目标,又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保障,还能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条件。 教学活动3 巩固应用

练习一: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练习二:

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教学活动4 拓展练习

师:有一天,学校乐队的同学准备到广场演出,一共有19个人,他们打算乘出租车去,每辆出租车能坐4个人, 5辆车够吗?为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