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10 17:16:06
打电话教学设计

打电话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打电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打电话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至10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操作、画图、填表等方式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体会数形结合、推理、优化、模型等数学思想。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图示法记录“怎样打电话省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

探求打电话的方案,并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方法:

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想象、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最终发现规律,形成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

师:播放小视频,棋盘上的米粒,思考国的米够吗?

生:听故事,发表自己的想法。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二、情境导入

师:城北学校决定让四、五、六年级的511名学生周六去娄山关开展“红色拓展活动”,由于天气原因活动延期,李老师要通知511名同学,你们认为李老师用哪种方式通知既方便快捷并保证能通知到这些孩子呢?

生:打电话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研究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打电话)

设计意图

在具体情景中引出课题,为后面的探究提供依据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假定李老师给一名学生打电话需要1分钟,给两名学生打要2分钟,给3名学生打要?李老师要给511名学生打电话需要多少时间?

生:要511分钟

师:我们算一下吧,60分钟是1小时,511分钟大约是几小时呢?

生:大约是9小时

师:哇,时间太长了,想想怎样打电话用时最少呢?(板书:用时最少)

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511这个数研究起来感觉好大呀!在数学里有一个办法帮助了们研究,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生:把数据转化成较小的数据来研究

师:这个办法叫化繁为简(板书:化繁为简)

师:课件出示题目:李老师接到通知,李老师接到学校通知,周六去娄山关开展“红色拓展活动”,由于天气原因活动延期,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要通知3人,崔老师怎样打电话用时最少?(请一个学生读题)

师:题目中有什么要求?

生:一共要通知3人,打一个电话要1分钟,通知到最后一名学生要多少时间,用时最少。

师:请同学们李崔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请为李老师设计几种不同的打电话方案

2.小组交流,并根据用时的多少整理方案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方案用时较多,有的方案用时较少?

4.从最少的方案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活动,在学习单上设计方案(师: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组织学生展示汇报

1.逐个打,用时3分钟

2.同时打,用时2分钟的情况。

提问:为什么会节约时间呢?

生:老师学生在同时打,不空闲

3.如果要通知7位学生,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用图示法探究通知7位同学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说清是怎么打电话的。

师:引导学生说清每一分钟新通知的人和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师:课件出示图示法,体会倍增现象

4、课件出示表格

生:填表格

时间(分钟)

1、知道通知新增人数

2、知道通知总人数

3、通知学生人数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几分钟就是几个3相乘

5.思考第4分钟能通知多少学生?

时间(分钟)

1、知道通知新增人数

2、知道通知总人数

3、通知学生人数

4、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课件演示)

发现1:每增加一分钟,知道消息的学生和老师的总数等于上一分钟的2倍。

发现2:第几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就是几个2相乘。

那么第n分钟时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怎么列式?x个2相乘

那么用x分钟,老师一共可以通知几个人?(x个2相乘-1)为什么要减1?

6、解决开课的问题,做到首尾呼应,体会数学的魅力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计算等活动, 自主发现最优方案中存在的规律,从而较好地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

三、应用规律、巩固加深

1.基础练习题:

金帆管乐团共有54人,寒假期间有一个紧急的演出,韩老师需要尽快通知每一个人。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 一个人,至少要多少分钟通知道全部的人?

2.解决开课时两种薪酬方案,二选一的问题

A、一个月给你3万元,每天给你1000元

B、按天发放,第一天给你1分钱,然后,后一天是前一天的2倍。

第30天:5368709.12元

30天合计:10737418.23元

3.解决世界第八大奇迹——市场倍增学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生活中的倍增现象的了解

1.浮萍的生长现象

2.细胞分裂题

六、儿歌记忆法

电话问题怎么解,关键是把2来数,几分钟,几个2,相乘得积是总数,要通知人数把1减。

七、拓展练习,作业布置

用图示法设计通知本五(3)班人数的打电话方案,每分钟通知1人,至少需要几分钟能通知到全部学生。

八、结束语:

孩子们!现在老师想用爱迪生的一句话送给你们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九、板书设计

打电话

逐个通知 化繁为简

同时通知 老 ……此处隐藏13577个字……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里啰嗦、废话连篇。)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打电话”的相应的句子,并读读。

(3)集体交流:(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课件出示——“打电话”的句子)

例如:

①甲: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甲: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甲:是耗子呀。??

②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③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④甲: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乙:尽是废话!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板书: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4)你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人吗?如果生活中我们说话这么啰嗦,会有什么后果?(板书:耽误事情)

3.听马季和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想想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迪?(课件播放——《打电话》录音)

交流,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板书:说话要明白简练)

三、选读相声,了解相声

1.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体会相声特点。(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2.组织学生上台合作表演这个相声。

3.学了这个相声,同学们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板书: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语言夸张 给人启迪)

4.教师小结: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四、拓展阅读,喜欢相声

1.介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老先生。(课件出示——马季简介)

2.欣赏马季和赵炎合说的相声《吹牛》,再次感受相声的语言魅力。(课件出示——《吹牛》录音)

3.课外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板书设计:

打电话──相声

说话啰唆通俗易懂

废话连篇幽默风趣

耽误事情语言夸张

说话要明白简练给人启迪

教学反思:

成功的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电话》这篇课文比较简单,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浏览、细读、选读、合作表演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概括相声的内容,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并寻找相声的语言特点,学生都学得很开心。尤其是在分角色朗读表演相声时,他们显示出了异常的兴奋,我想这就是读懂相声的表现。这样的教学,能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入情入境地读,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教学效果很好。最后拓展课外阅读时,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相声演员和相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声知识,对相声的兴趣更加浓厚。如果条件允许,教学后还可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打电话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指导学生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唆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指导学生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培养其对相声艺术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相声的表现形式,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练习说这则相声,增强对相声艺术的理解。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相声吗?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春节联欢晚会、大型文艺晚会上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我国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你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言。)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则由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这则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一个人打电话约朋友看戏,却很啰唆,最后甚至还耽误了看戏的时间。)

3.请同学们和同桌的小伙伴一起合作读读这则相声,看看两个人的分工有什么不同。

说说你们各自读不同的角色的体会。(甲主要是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说的话也特别多,也比较好笑,他的语言推动故事的发展;乙是在一旁针对甲的每一句话发表感慨或作补充的,他的话比较短小,就像一个尾巴似的,但他的话使甲的语言更富感染性。两个演员的对话互相配合,才能呈现相声的艺术性。)

三、拓展练习

1.刚才同学们是“读”相声,那么,怎样才是“说”相声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则相声的原创者——相声大师马季、郭启儒的精彩表演。(多媒体播放相声《打电话》。)

2.看了相声演员的表演你有什么体会?(说相声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可以夸张一点,配合语言表现出它的感染力;两个人的配合更要默契。)

3.找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合作说说这则相声。

4.集体交流,评选“最佳搭档”。

四、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相声这种语言表演艺术,从同学们的笑声中我们体会到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当然,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是相当丰富的,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学习中运用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打电话

语言表演艺术

《打电话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