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大班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1活动目的:
1、了解露珠蒸发为水蒸气不见了这自然现象。
2、懂得露珠是夏日清晨特有的自然现象。
3、感受散文拟人的表现手法。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重难点:
了解露珠蒸发为水蒸气不见了这自然现象。
懂得露珠是夏日清晨特有的自然现象。
活动准备:
1、教学PPT。
2、在活动前带领幼儿做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实验,丰富幼儿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用童趣的话题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今天我来幼儿园上班的时候,看到一个很漂亮的植物,突然,我发现在一片叶子上,有一点闪闪发光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们见过露珠吗?
2、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1)出示教学PPT,请幼儿观看露珠的图片。
(2)老师有一篇描写露珠的散文,你们认真听听散文里写了什么。
(3)引导与讨论:“刚刚这一篇章好听的散文叫荷叶上的珍珠,你记住了散文里哪句话?听后有什么感受?
(4)幼儿自己讨论。
3、教师再次朗诵散文,继续通过提问理解散文的内容,
(1)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可以看见露珠?
(2)散文里把露珠写成什么,为什么?
(3)太阳出来了“珍珠“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4、学习朗诵和表演。
(1)与幼儿边欣赏图片边学习散文。
(2)在轻快的音乐伴奏下,教师朗诵,幼儿进行自由表演。
活动的延伸:
在语言区域里放置一些有关露珠的图片,让幼儿看图说话。
小百科: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而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 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
大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看、尝、画、听的形式进行通感联想,感受味道与表情、线条、音乐、动作的互通性。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有关线条方面的知识。
2、实物:苦瓜、柠檬、糖、辣椒酱、辣椒。
3、录有《喜洋洋》、《二泉印月》的磁带、录音机。
4、幼儿记录操作材料三份,记号笔。
活动过程:
1、通过猜表情的形式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来玩一个等会儿他们四个小朋友每人吃一样东西,请你仔细地观察他们的表情,然后猜一猜他们吃到的东西是什么味道的,猜对的小朋友有奖哦。”
(2)四个幼儿逐一吃东西,其他幼儿根据他们的表情进行猜测。
(3)组织幼儿品尝食物,感受相应的表情,并谈谈感受。
提问:尝到酸的味道时你的感觉怎么样?尝到甜、苦、辣的味道时,你的感觉又怎样?
2、进行通感联想,感受味道与线条的互通性。
(1)师:“刚才我们尝到了四种不同的味道,它们给你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示不同的'味道,一张桌子的6个小朋友为一组,来讨论一下你们想用什么线条表示什么味道,商量好了就把它记录在这张表格上,一种表情代表一种味道,线条就记录在后面,最后,一组小朋友选出一个代表,到上面介绍一下你们用的是什么线条,你们的理由是什么?”
(2)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幼儿记录,并提醒幼儿想想选线条的理由。
(3)幼儿相互交流。
3、感受味道与音乐、动作的互通性。
(1)、师:“刚才我们用表情、线条来表示不同的味道,那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引导幼儿说说用音乐表示)
(2)欣赏乐曲《喜洋洋》启发幼儿说出对乐曲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与品尝味道时的感受联系起来。教师:请小朋友来听听第一首乐曲,听了以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这种感受与你们刚才尝到的哪种味道的感受是一样的?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2)用身体动作表示他的感受,幼儿相互讨论,然后跟着音乐做动作。
(3)欣赏乐曲《二泉印月》,方法同上。
4、小结,激发幼儿再次探究的愿望
教师:今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味道可以和表情、线条、音乐、动作联系在一起,那么除此以外,它还可以和其他很多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请小朋友自己在生活中去找一找,体验一下,感受一下,味道还可以和什么联系在一起,它们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找到了,感受到了以后讲给大家听,好吗?
大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线索展开想象、猜测故事情节,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2、在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兔子跟踪熊的乐趣,懂得做一件事情要勇敢、不怕困难。
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绘本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故事、激发兴趣。(出示白板课件第一页)
1、小朋友你们喜欢冒险吗?你想去什么地方冒险?(请3个孩子)
2、小朋友都很勇敢,喜欢去冒险。有只小兔子他也很喜欢冒险,今天他有一个惊人的计划《跟上那头熊》
小兔为什么要跟上那头熊?让我们一起到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观察画面,引导幼儿根据线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这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
(一)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一段。了解猎熊需要的物品。
兔子非常喜欢熊,他喜欢大熊、喜欢小熊、喜欢毛多的熊、喜欢吓人的熊“要是能找到一头熊,那该多棒啊!”小兔说。
1、 小朋友,你觉得小兔能捉到熊吗?(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小兔子很聪明、机灵,动作敏捷。不可以:熊体型很大,力气大。)小朋友说的都很有道理。
2、 现在小兔下定决心要去捉熊了。于是他买来了一本《猎熊手册》。仔细的阅读:第一步:当您去捉一头熊的时候,要有十二万分的小心。最好带个朋友一块儿去—— 一定是个看起来比您胖很多的朋友!书上为什么说要带一个比你胖的朋友呢?(对啊,有了朋友的陪伴,遇到危险、困难的时候才能够相互帮助。)所以小兔找来了他的朋友小胖。他们一起仔细阅读《猎熊指导手册》
3、第二步:猎熊需要的物品。我们看一下这里有三种工具,每一种 ……此处隐藏2173个字……
活动过程:
1、入场:《加沃特舞曲》,以节奏为主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课件欣赏:印尼风俗民情,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3、印尼舞蹈:《东方之珠》,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4、幼儿整体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音乐结构。
5、在教师的提示下,按乐曲结构,看图谱拍节奏,并在“恰恰恰”处边拍边念。
6、幼儿分声部练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习不同声部的节奏型。
7、指导幼儿根据形成的节奏方案设计出配器方案,并尝试演奏。
8、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此环节中,可以鼓励幼儿为乐队做指挥。
9、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表现这首乐曲,在轻松欢快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乐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曲子。乐曲的结构是常见的两段体AB,节奏也为较简单的2∕4拍。A段旋律优美,表现印尼人民丰收喜悦的心情;B段的旋律活泼、明快,作者以切分音的方式体现丰收后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快舞蹈的`场面。整首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乐段清晰、富有感染力,所以以《木瓜恰恰恰》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易给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能促进幼儿 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优美,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大班教案 篇7活动目标:
学会"sh"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顺序背诵学过的17个声母。
2、读6个单韵母。
3、带调的单韵母。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sh"的音形
1、学生自己借助图学习声母的音形:
2、问谁能结合图的意思试着读一读字母的音?
3、根据图中所画的"大狮子"的"狮"来试读字母"sh"的发音,如果学生读对了一定给予表扬,如果读错了也不要批评,可以请别的同学试读。
4、字母的音试读后,教师要进行范读后告诉学生"sh"这个声母都是翘舌音。发音时,舌头都要翘起,但要注意舌头不要卷得过于往后,不能顶在上腭正中,应当把舌头顶在上牙床靠上一点的部位。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
5、教示范读,学生练习读,教师及时纠正。
6、出示"ssh"对比练读,让学生区别比较,对发音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
7、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的.形呀?学生说说即可。
三、正确书写"sh"声母
1、让学生自己观察"sh"的占格位置:
2、引导学生观察"sh"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要靠拢,不能分开)
3、教师范写"sh",学生观察。
4、学生练习书写"sh",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于姿势合格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表扬。
6、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边写边发音记忆字形。教师个别辅导。
7、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书写好的、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大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学唱新歌曲《小花狗》,能根据歌曲的结构仿编歌词。
2、掌握弱拍起唱歌曲的唱法。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歌曲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花狗、小羊木偶各一只,老爷爷的胡子。
活动过程:
1、听歌曲的旋律,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及动作进场。感受、熟悉歌曲的旋律。
2、教师出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爱或是最想要的.小宠物。按音乐的节奏来说,练习弱拍起唱的方法。
3、老师扮演张爷爷进行表演,幼儿完整的欣赏歌曲。
4、教唱歌曲。
(1)集体跟唱歌曲。
(2)接唱。
(3)分组演唱,教幼儿学会看老师的指挥演唱。
5、练习合声演唱。
(1)请2-3名幼儿带着动作学学小狗的叫声,然后进行集体表演。
(2)分声部练习。将孩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演唱歌曲,一部分配音。
6、仿编。听歌曲的旋律,老师先示范仿编,然后请个别幼儿仿编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动作及声音,最后集体仿编。
大班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提问: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是麦爷爷的孩子.”
三、联想活动:小麦是夏季里成熟的粮食作物,你在夏季里还见过哪些粮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通过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附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伯伯阿姨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