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09 14:50:04
语文教案范文锦集9篇

语文教案范文锦集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感受中化优秀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4、渗透德育、智育、美育,提高学生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故事内容的复述。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古代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以说为主。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古代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把你喜欢的古代故事推荐给大家。

二、分组讲解,明确目标。

1、交代听故事、讲故事的要求。

(1)什么是古代故事?讲故事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

(2)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要评一评。

(3)各小组评出故事大王。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择优展示,指导复述。

1、故事王在班内讲故事,师生评议。

2、故事王介绍经验。

四、强化记忆,鼓励评价。

1、在你听到的故事里,给你最深刻的人物是谁?

2、先在组内交流,再选两名再全班交流。

五、感悟体会,训练写作。

1、鼓励学生弹出讲故事后的感想,共同摸索技巧。

2、复习读后感的写法,针对印象最深的故事写读后感。

3、不知研究型作业,推荐优秀故事篇目。

4、教师总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

(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揭题:

大家每天看电视吗?有一家人也和大家一样,每天看电视。可他们家看电视很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一读《看电视》这一课吧!

把板书写完整:看电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在学习前先认一下。

这样做对于会自己认字的同学可以建立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暂时不会的孩子来说,可促进课上认真学习,同时为了下一节课能赶上也能提前会认,课下还有可能更认真地预习。

2、自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把字组成词。

把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相互检查生字,并交流认字方法。

4、教师检查:

⑴出示加音节的生字:

这步是为正音而设计的。

本课易错的字音有:

全、精等。

⑵出示词语:

开火车朗读。

学生如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放到句子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如:

精彩、没完没了。

这一步的设计是遵循了识字规律,学生读准字音,感知字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字意。

⑶出示单个字让学生认记。

对于难理解的.字可重点扩二到三个词,以帮助理解字意。

5、学写生字“关、完、写”:

读字音。

分析字形。

在田字格中自己练写。

6、读课文,争当朗读小老师。

三、练习巩固

读词语练说话:

全家人奇妙球员们没完没了换频道

关掉写字音乐舞蹈却精彩球赛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边打快板边读这首节奏鲜明的诗歌。

2、听后说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学写“全”字。

二、读文帮老师开火车

1、爸爸爱看……却换成了……奶奶爱看……却换成了

我们一起为妈妈换成了……

2、学写“爸”字。

三、重点质疑,讨论解答

1、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爸爸爱看足球却为妈妈换成戏曲?

为什么奶奶又把她爱看的戏曲换成足球?

我们为什么又提议为妈妈换成音乐舞蹈?

2、讨论解答,师小结:

我们家看电视真“奇妙”!

3、学写“家”字。

4、谈感受,悟文情。

四、感情朗读

举行朗读比赛:

把你所感受到的,感悟到的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朗读重在感悟,对学生的指导不要拘泥于机械的点拔。

五、扩展结束

齐读最后一句,猜猜心中的“秘密”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回去了解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爱看什么节目?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 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

① 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 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 ……此处隐藏6106个字……1、(课件出示小路)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美丽的画面?谁能读一读,把美带给大家?(读完请学生评价)随机理解:鹅卵石。

2、小朋友,现在请你走上这条美丽的小路,看见这么美的景象,你想说什么?

3、(课件动画出示兔姑娘和鸭先生走来)看,走来了谁,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请大家自己读2、3小节,划出他们说的话。

①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啊,多美的小路啊!”

②让我们来演演兔姑娘和鸭先生,你喜欢读哪个角色就读哪个。

③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听了他们的朗读,你觉得小路美吗?

④谁再来赞美小路?(男、女学生分角色朗读)

4、师:你们读得真棒,这条小路实在太美了,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都喜欢来这里边散散步,说说话,边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可是过了不久,发生了什么事?(。课件演示:垃圾堆满了小路,耳边传来苍蝇的嗡嗡声。)谁来说小路怎么样了?(。课件出示:“美丽的小路不见了。”)该怎么来读这句话?如果现在你走上这条小路,最想说什么?

5、兔姑娘、鸭先生又来到了这条脏兮兮小路上,他们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自由读5—8自然段,读完后4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我们要选出最佳表演者。(一人当小导演,其他当演员)

6、师:当好演员就得读好台词,设计好人物的动作,再开始表演。

7、请4人小组上台表演,其余评议谁演得好,为什么?

(本文出现了很多人物的对话,尤其在课文的1-8小节,是进行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合作者的角色出现,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以读代讲,让学生让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事物,用朗读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实现本文的教学目标,进而突破难点。)

五、开放实践、合作交流

1、鸭先生为什么说“这都怪我!”,请大家不要急着回答,先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我们学校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

2、学生合作交流

3、现在你能告诉我鸭先生为什么这么说了吗?(小鸭和大家乱扔果皮纸屑,却又不捡,不清理。)

(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布置的调查“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让课堂成为社会、学校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增强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意识。)

4、(课件出示)“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指导读。

5、美丽的小路是怎样找回来的?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字词巩固、指导书写

1、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生字“鹿、先、慢”让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识字方法。

反义词比较:先—后快—慢

多媒体。课件辅助:如,从鹿的样子到鹿字的小篆,再到鹿字的楷书的演变;合体字由两个或三个小朋友拿着不同的部件,跳到一起来,组成一个字。

2、写字指导:书写“先”

(1)“土”字横左边长,右边短,

七、作业

1、自由读课文2遍

2、作业实践活动–完成表2 我给校园作“美容”。计划我为校园“美容”已经做的事

板书:

花花绿绿 鹅卵石 小鸭乱扔 垃圾 清扫、浇水、洗澡

美丽的小路 不见了 又出现

五颜六色 鲜花

语文教案 篇9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6”是一次看图练习。教材给学生了两幅图画,一幅图画的内容是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小燕子从燕窝中掉下来了,另一幅的内容是一只猫摆好攻击的架势,双眼紧盯着小燕子。习作要求学生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想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会怎样。然后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我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这并不是难点,学生一下子就准确领会了图意。在归结图意的时候,我把图画中三个“人物”——小女孩、小燕子、猫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在写“猫”的时候,学生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学生说要写成“小猫”,有学生说写成“花猫”,也有学生说写成“老猫”,还有学生说写成“野猫”。从学生的不同意见中,我忽然想到,给这只猫准确“定性”,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想像,并能帮助学生确定文章的主题。于是,我和学生有了以下对话:

师:刚才有学生认为可以将图画中的“猫”看成“小猫”,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小猫比较可爱。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那认为可以看成“花猫”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花猫可以代替一切猫,既可以指“小猫”,也可以指“老猫”,还可以指“花猫”呢。

师:那认为可以看成“老猫”的来说说理由看。

生:图画上的那只猫像只老猫。

师:那认为是“野猫”的同学怎么想的呢?

生:野猫才会吃燕子。

生:我不同意,一般的猫都要吃燕子的。

从以上对话我听出来了,学生在给这只猫“定性”的时候,没有把猫和接下来的故事联系起来,至于文章的主题,还没有进入学生们思考的范围。于是,我继续引导:

师:根据课文所给的两幅图画,请大家想一想,这看图想像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燕子。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女孩。

师:有没有同学认为是猫呢?

(没有学生举手)

师:觉得主人公是燕子的同学说说看,为什么把燕子作为主人公呢?

生:小燕子虽然小,但它很聪明,它和它的爸爸妈妈一起,把猫儿战败了。所以,主人公是小燕子。

师:这想法不错。以前课文中有一《麻雀》的文章,就是讲麻雀将一只猎狗吓退了。如果主人公是小燕子,那你觉得这只猫是只什么猫呢?

生(纷纷举手):是小猫,不然,小燕子会斗不过它的.。

师:这理由说得好,符合生活实际。那觉得主人公是小女孩的同学说说看,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小女孩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帮助小燕子把猫儿赶跑的,小女孩是一个保护益鸟、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所以主人公是小女孩。

师:这想法还真有意义呢。如果这样,大家觉得那只猫应该是只什么猫呢?

生:应该是老猫,因为老猫是很狡猾的,小女孩很难赶走它,这样,就突出了小女孩对小燕子的爱护和关心。

生:野猫更可怕,它是很凶狠的,小女孩要赶走它,或许还会遇到一定的危险呢,这样,小女孩的品质就更突出了。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看来,“花猫”是没人选了,是吗?

生(齐声):是!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对猫不同看法这一契机,通过跟学生关于给猫“定性”的讨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确了文章应该表现的主题,而且为接下来学生展开想像,也为继续想像故事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而且给猫不同的“定性”,还使故事有了多元的主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

《语文教案范文锦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