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中班音乐教案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音乐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尝试模仿蒙古族提、压腕的挤奶动作,能根据音乐的特点用肢体动作表现出自豪、轻快、喜悦的情绪。
2、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活动准备: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1、观看PPT,感受蒙古族人的生活。
提问:这些人都在做什么?
2、小结:他们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蒙古族大多数过着放牧生活,他们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挤奶是蒙古族姑娘的一项劳动。
二、欣赏并尝试模仿人物的动作。
1、提问:谁来学学他们是怎么挤奶的?
2、个别幼儿模仿动作,教师给予指导。
3、集体学习蒙古族提、压腕的挤奶动作。
4、提问:挤奶前要做好什么准备工作?
小结:挤奶前要准备好装牛奶的桶,还要挽好袖子哦。
5、引导幼儿集体学做挽袖动作。
三、完整学做舞蹈。
1、听音乐,教师示范表演《挤奶舞》。
2、提问:挤完了满满一桶的牛奶,我刚才还做了哪些事情?
小结:挤完了牛奶,我的心里真高兴,快快乐乐地骑马回家去了。
3、引导幼儿学习硬肩、骑马的动作。
4、引导幼儿跟随教师完整学做舞蹈。
中班音乐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启发幼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演唱歌曲,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和体验,使幼儿产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学唱歌曲,学习用不用的`速度、力度来演唱歌曲,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活动准备:
《勤快人和懒惰人》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发声练习
(二)参观厨房
1、出示厨房图片
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厨房,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2、"厨师"和小朋友问好。
师:大厨师欢迎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好……"
3、出示图片说说厨师的本领。
师:你知道厨师通常有什么本领?小结:厨师有那么多本领,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关于厨师的歌。
二、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录音,感知歌曲旋律。
提问:歌曲中有谁?
过渡:我们再听听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2.教师清唱,幼儿欣赏,感知歌曲速度。
提问:两段歌曲速度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觉得为什么不一样?
过渡:我们先来仔细听听勤快人是怎么劳动的?
3.结合图谱欣赏第一段歌曲清唱。
提问:勤快人在干什么?(“他在炒菜,他在煮饭,他还在蒸馒头”)
4、学唱歌曲第一段。
师:我们来完整地唱一唱"勤快人"。
过渡:勤快人在劳动,可懒惰人却在?一起来听......
5.结合图谱欣赏第二段歌曲清唱。
提问:懒惰人在干什么?(“他不炒菜,他不煮饭,他也不蒸馒头”)
6、学唱歌曲第二段。
师:我们来完整地唱一唱"懒惰人"。
7、结合图谱、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师:我们把两段歌词完整地唱一唱(速度提示)
8、完整学唱歌曲,初步尝试表现歌曲速度的差异。
三、师生合作表演唱
(1)师生分角色唱教师:老师先唱"勤快人"、小朋友们唱?
(2)师生换角色唱教师:"勤快人和懒惰人"你喜欢哪一个?那么这次请小朋友唱"勤快人"……
四、延伸:尝试创编歌词。
1、你喜欢勤快人还是懒惰人?
2、勤快人还在厨房里做什么事情?用自己创编的歌词演唱歌曲。
中班音乐教案 篇3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能用诙谐、有趣的`动作表演。
2、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木偶(老鼠、花猫)
2、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学习歌唱,表演歌曲
1、设置情境,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2、引题,激发兴趣
出示老鼠木偶:“看,谁来了?”“请它自我介绍一下”(结合歌词,以儿歌形式讲述)
“我是一只小老鼠,我瞪着小眼珠,支着两只小牙,长着八字胡”
提问:小老鼠说了什么呀?(请幼儿说说,如若说不出,教师再说一遍)
“我们一起来说说看”(幼儿与教师一起有表情地朗诵)
3、学唱歌曲第一段
“小老鼠还会唱呢!听。”(教师范唱)
“你们也来学学看”(幼儿学唱)“我们跟着音乐来试试”
4、创编、学习第一段动作
(1)、幼儿表现:“谁来学学小老鼠的样子?”
(2)、教师表现
(3)、集体随音乐表现
中班音乐教案 篇4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理发
目标:
1、有学做小小理发师的兴趣,在做做玩玩中学会歌曲。
2、学习节奏律动,掌握○Ⅹ|○ⅩⅩ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教材分析:
音乐作品《小老鼠和泡泡糖》表现的就是一只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的故事,风趣幽默,充满童趣。音乐内容是幼儿易接受且感兴趣的,音乐节奏鲜明活泼,非常适合中班幼儿表演。幼儿扮演小老鼠与这个音乐一起游戏,一定会使他们在与音乐一起玩的过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自我表达,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因此,结合《纲要》精神,我设计了这节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重点是让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会粘在身体的哪些部位,难点是用大幅度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样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合拍地表现老鼠左右张望走的动作,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从中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启发幼儿做幅度较大的动作时,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不影响别人。
活动重点:
让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会粘在身体的哪些部位
活动难点:
用大幅度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样子。
……此处隐藏6338个字……>7、小黄鸭合唱队准备好了,我们来排练一下吧!怎么唱呢?"它会游"哪组唱?"它会唱"哪组唱?"它会吹许多泡泡"哪组唱?前面一段谁来唱?
(师生共同讨论分组唱的规则,听伴奏变换形式完整歌唱2遍AB)
8、正式表演的时间到了,我们快来表演吧!
(师生共同听伴奏分组歌唱AB第三遍)专家点评(王莉娟上海市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上海市十佳中青年教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小黄鸭》是一首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是由不同旋律演绎的二段体式歌曲。A段歌曲以小黄鸭附点节奏的叫声为主要歌词内容。B段歌曲的歌词反复两遍,旋律稍有变化,第一遍的结尾由上行旋律推进,第二遍的结尾由下行旋律结束。
教师在活动中紧紧抓住了歌曲的'这些特点,将AB两个乐段分别创设为"我喜欢的小黄鸭"和"小黄鸭本领大"的两个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自然地进行学唱。教师将活动环节设定为AB两个乐段分开学习的方式。
A段歌曲的学习中,教师将歌曲中附点节奏的学唱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先通过反复倾听音乐并模仿小鸭的动作让幼儿熟悉旋律。再通过两只小鸭不同叫声(平均的四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听辩来进行模仿学习小黄鸭的叫声(附点节奏)。最后通过边唱边表演的形式让幼儿反复练习,让孩子们尽情、快乐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小黄鸭拍水、玩水、翘尾巴、泼水的动作,加强幼儿对附点节奏的掌握。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段歌曲的歌词以小黄鸭的本领为主,学唱时教师加入了媒体的演绎,让幼儿能快速的理解和记忆歌词。并且通过小黄鸭朝不同方向吹泡泡的方式示范了两段结尾处旋律上行和下行的不同,让幼儿在学小黄鸭吹泡泡的过程中很快解决了歌曲演唱的难点。就分组唱的形式来说,教师让幼儿参加到"小黄鸭合唱队"之中,利用可以站立的分组标志,让幼儿自由选择想加入的队伍,经过师生共同的规则讨论,得出了歌唱的规则:A段由大家来歌唱,B段分组唱,即游泳队唱"它会游,哗哗",歌唱队唱"它会唱,嘎嘎",泡泡队唱"它会吹许多泡泡,Bo~bo~bo~bo~"。为了让三组幼儿能够衔接得更加好,教师充当了指挥的角色,让歌唱的衔接更为自然和顺畅。在轻松、自然地歌唱中,孩子快乐地掌握了歌唱的要领。
整个活动设计巧妙,演绎流畅,不愧为一个歌唱教学的好范例。
教学反思:
这次我选择了一首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由不同旋律演绎的二段体式歌曲,非常富有感染力,整个歌曲它不由自主地就可以吸引孩子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班音乐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感受<< font="">小海军》原曲的坚定、雄壮、有力以及变速后音乐的轻柔与优美.体验音乐变化美的神奇。
2.尝试运用语言、节奏、动作等方式表现《小海军》原曲与变速后曲子的异同,重点感受与表现变速曲中所体现的小海军操练归来的各种生活情景。
3.萌发对小海军的热爱,增强幼儿大胆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初步能演唱歌曲《小海军》;海军生活VCD;海军帽、彩旗等。
活动过程:
一、演唱《小海军》,进一步感受与表现原曲雄壮有力的性质
1.幼儿随进行曲入场。
2.师幼共同表演《小海军》
3.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表达对原曲雄壮有力性质的体验。
提出问题: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音乐中的小海军们正在做什么?
(幼儿纷纷用“雄壮、有力量、神气、有精神”等词汇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且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现和描述音乐中的小海军正在开炮艇、格斗、射击、瞄准、操练……由此可见幼儿对原曲音乐性质的理解比较到位,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二、观看表现海军生活的VCD,同时欣赏《小海军》变速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变速后轻柔、优美的.性质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提出问题:同样是《小海军》的歌曲,现在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和原来有什么不同?音乐中操练归来的小海军们在做什么?
(幼儿能运用“优美、安静、很慢、很轻、轻柔"等词汇来表达自己听完小海军的变速曲后的感觉。
刚开始他们只感受到和原来相比音乐速度变慢了,并没有发现音乐强弱的改变。教师将原曲和变速曲再次对比,并通过手势变化引导幼儿感受两曲之间力度的不同。幼儿感受到同样是《小海军》的歌曲,音乐的强弱、快慢改变了,听起来的也就感觉不一样了
由于幼儿对海军的日常生活情景比较陌生,因此他们只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海军身上,认为操练归来后海军会做吃饭、洗衣服、睡觉等事情。)
2.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节奏等方式表现对原曲与变速曲的理解。
(头、肩、手、腿、膝、脚等身体部位都成了幼儿表现的道具,他们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身体节奏较准确地表现音乐的快慢、强弱,不难看出他们对原曲与变速曲的理解进一步深入了)
3.观看海军生活VCD后,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变速曲中小海军的生活情景。
(1)师幼共同表现。
(表现海军生活的VCD是帮助幼儿了解海军操练归来后的生活情景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通过观看VCD,幼儿能用动作表现弹吉他、拉小提琴、写信、看书、打电脑等小海军操练归来后的生活。但是在初次的表现中,幼儿的动作比较单一,如有的幼儿一直做看书的动作,没有变化。)
(2)教师伴随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引导幼儿再次感受和表现变速曲所表达的情景。
(在散文诗的启发下,有些幼儿能边听音乐边根据诗的内容相应地变化动作。)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小海军》原曲与变速曲的区别。并表现小海军操练与生活的情节
1。幼儿在原曲的伴奏下表现小海军操练的情景。
2。幼儿登上“军舰”;完整地表现原曲与变速曲中小海军的不同生活。
(活动至此,幼儿能较自主地、完整地运用体态表现原曲与变速曲中小海军的不同生活。尤其对原曲的表现从动作与力度上都十分到位,但是幼儿运用体态表现变速曲时动作的美感有待进一步提升。)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曲多用”的形式在中班上期的初次尝试,因此我们选择幼儿们熟悉、喜欢的歌曲《小海军》作为活动的载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罘。在活动中我们运用听听、看看、说说、身体节奏、体态表现等方法逐步引导幼儿感受、体验并表达原曲与变速曲之间的不同感觉。同时,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和环境创设,营造相应的氛围,不断推进幼儿的感受和体验。总的来说,这次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教学策略得当。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下一步进行解决: (1)在幼儿听完第一遍变速曲后就请他们说出原曲与变速曲之间不同的原因还早了些,放在身体节奏之后幼儿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2)幼儿在运用体态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的美感还不够,在下阶段的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注意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