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槐乡五月》,苏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
教学理念: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全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受槐乡孩子的淳朴可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槐乡五月》,我们被课文描述的美好意境所深深陶醉。大家还记得课文最后一小节的内容吗?
板书:飘香的季节孩子的季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第一节,欣赏槐花之美,理解“飘香的季节”
1、师表情描述槐乡的美景。
2、学生轻读课文第一小节。
汇报交流感受。鼓励体会不同的感受。
3、细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槐花美和香的特点的?用笔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4、赏词析句感受槐花美。
(1)出示句子:“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指导朗读。
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呢?看画面想像描述。
(2)出示句子:“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指名读一读。
你喜欢读这句话吗?说说为什么喜欢?
(分行显示)一起再读一读,感受一下诗一样的韵味。
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像这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创作。
小组派代表汇报创作的诗句。
5、小结: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浮在香气里,香气浸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真是满树白花遮望眼,接天香气荡天来。(板书)
6、齐读第一节,感受槐花飘香的美景。
三、学习第二、三小节,感受槐乡风情,理解“孩子的季节”。
1、学生自读课文2、3小节,读完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在槐乡你看到了什么?请选择一个最意思的镜头。
(1)(出示句子)槐花让小姑娘更俊俏了……
哪个同学也觉得这个镜头有意思?读一读。
作者写错了吧?人怎么会飘呢?
赏“飘”
(2)大大咧咧的小小子生吃槐花确实算得上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你也觉得有趣吗?说说有趣在哪里?
(3)走进槐乡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句子读出来?
小结: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遮天槐。槐花是槐乡我们槐乡孩子的宠物,它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皮,香了我们的村子,也甜了我们的生活。
四、策划槐花节,理解“游人的季节”。
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让我们陶醉,让我们产生了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人的冲动。那么,就让我们和槐乡的孩子一起策划一个令人神往的槐花节吧!
(可以写一份邀请书——五月请到槐乡来;为槐花节形象大使槐花仙子设计服;为槐花节提供一份槐花美食套餐;设计欢迎标语。)
现场分小组设计欢迎标语。
交流汇报。
五、作业
课后继续共同策划槐花节。
六、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接 满
天 美 白 多 香 飘香的季节 树
香 白
气 花
荡 遮
天 好客 俊俏 口福 孩子的季节 望
来 眼
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一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教学本课,我试图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个性阅读,理解“飘香的季节”,赏槐花之美,品语言之诗韵
1、自主品味悟诗韵。对这样一篇诗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的方式各异。通过个性化的自主阅读,学生自行体会槐花多、白、香、美的特点,品位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读品诗境。课文诗一样的语言,直接激发了孩子感情朗读的欲望。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让孩子静心朗读体味,让自主体味后的朗读,读出诗的韵律和意境。
3、个性想像萌诗兴。“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其实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现槐花开放的远景和特写镜头,让孩子描述。孩子充满诗意的想像,是对槐花之美的再创造,是对课文文字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
4、个性创作表诗意。
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不仅带领学生细细咀嚼,读出滋味,而且启发引导学生尝试创造和表达。如教学中教师启发:“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像课文那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这一环节是对课文意境的进一步深化,是对课文内容的再度创造。
二、自主探索,领悟“孩子的季节”,悟童真之趣,感乡村之诗情
课文散发出槐乡独特的 ……此处隐藏23963个字……描绘,长句短句的错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安排
第2课时(第1课时主要是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是从槐花与孩子这两部分来表达对五月的槐乡的赞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正值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出示,学生讲,教师板书槐花与孩子,学生齐读这句话。)。想不想跟随老师再次去五月的槐乡看一看?(想)
师:好的,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提示学生坐端正)
二、欣赏槐花飘香
师:来到槐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出示,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觉得这里的槐花怎么样?(很多)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
师:能读出槐花的多吗?(指名两到三名学生读。)
师:槐花除了数量多,它的颜色还很(白)。是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似瑞雪初降,白茫茫等处看出来的。
师:真不错,能抓住关键的词句来体会,这个学习方法很好。能读出槐花的白吗?(学生读,教师评议后,再带领大家读。)
师:是的,槐乡的槐花是花多色白。(板书:花多色白)
师:你们看这些槐花,有的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出示图);有的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瓣儿。(出示图)
师:同学们两个句,老师觉得很有意思。句子中分别用了“像“和“如”。(出示像、如)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吗?(就是好像)
师:真聪明,作者把槐花比作了圆球和小瓣儿。这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像”与“如”在这里是比喻词,像这样的比喻词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刚刚学到的“似”就是的。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同样是槐花,为什么作者可以把它比作不同的事物呢?
生:因为花的姿态不同。
师:是的,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样子。还有呢?
生:他看的位置不同。
师:看的位置有近有远,有的看的是一朵,有的看的是一串。所以就比作了不同的事物。看来只要善于观察,敢于想象。槐花的姿态还远不至这些,你们会不会观察,(会)敢不敢想象。(敢)老师这儿有一张图片,看看这里的槐花都像什么?(学生想象说话,比如像鞭炮、像葡萄、像贝壳等。)
师:你的大胆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槐花的千姿百态(花形不一)。能响亮地读出这段话吗?(学生读句子)
师:读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开心、高兴)能带着这份心情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这次老师的要求可要提高了,不光要读得响亮,还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相信你能做到的。(学生再读课文)
师:读得真好,还有谁想读,(指名读,及时评议。)
师:(选一位读得好的学生)请你读读这段话。(出示:嗡嗡嗡……香海中了。)
师:槐花不仅花多色白、花形不一,还(很香),能找到文中描写花香的词语吗?(指名学生说。)
师:(出示“清香、醇香、浓香”。)同样是香,为什么要用三个不同的词,这三个词有什么区别吗?
生:清香是有一点儿香,醇香是(学生讲不出。)
师:是很难说出来,只能闻出来。
生:我觉得清香是有点儿香,浓香是香味十分浓。
师:是的,这是一种感觉,我们能感觉到它们香的程度不同就可以了。
师:(出示)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老师特别喜欢,猜猜看,哪一个?
生:浸。你猜出来了,说明你也喜欢这个字,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还有谁要来说?(学生说,只要合理就行。)
生:“浸”就是包围的意思。
师:这个字作者用得好,你们理解得更好,你们真会读书。整个槐乡都被槐花的香气包围住了,浸在香海中,真是心旷神怡,如痴如醉,谁来如痴如醉地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文,评议。)
师:读得真好,读出了槐花的芳香四溢,读出了槐花的香气扑鼻。五月,洋槐开花了,那么多,那么美,那么香,吸引蜜蜂来采蜜,吸引孩子摘槐花。
师:(出示嗡嗡嗡……满足)这两句话老师是这样排列的,你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这样排列很美。
师:很像一首诗,“嗡嗡嗡”对“啪啪啪”,“小蜜蜂”对“孩子们”,“白生生的槐花”对“喜盈盈的满足”。这两句话的节奏相同,读的时候要掌握好节奏。读有勇气来读读这首小诗。(生读,给予鼓励。)
师:孩子们跑来干什么?(采槐花)你们采过槐花没有?(没有)采槐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爬到槐树上才行。槐乡的孩子不光会采槐花,而且还能做出香喷喷的槐花饭。真是勤劳能干。(板书)
三、感受槐乡孩子
师:槐乡的孩子除了勤劳能干,还有哪些地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呢?请同学读读课文的2、3小节。(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读得真是认真,仿佛自己就是槐乡的孩子了,谁来讲讲在洋槐开花的季节里,你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指名学生发言)
生:我请大家到家里作客。
师:说说你是怎样招待客人的。(生读相关课文)真是热情好客呀!(板书)
我们也来招待一下远到的客人。(出示填空,齐读)
师: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呢?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小小子又是怎么做的,小小子是当地的方言,其实就是小男孩儿。
师:请这位俊俏的小姑娘讲讲。(指名一女生回答)
师:这里为什么不用走,而用飘呢?(因为走得快,走得轻,所以用飘,说明心情快乐。)
师:再请这位可爱的小小子谈谈。(指名一男生回答)
师:“大大咧咧”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大大方方)
师:在五月的槐乡,姑娘们因为快乐,所以脚步变得轻快,小小子们因为快乐,所以大大咧咧,自由自在。槐乡的孩子是淳朴可爱的。(板书)让我们带着快乐、轻松的心情,一起读读这段话。(学生读文)
四、总结
师: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让人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最最淳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槐乡的景美人更美。难怪他会从心底里感叹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板书设计:
11 槐乡五月
花多色白
槐花 花形不一 景美
花香味浓
勤劳能干
孩子 热情好客 人也美
淳朴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