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5-11-11 07:32:04
【精品】大班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精品】大班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随着天气的变化,气温的突然下降,树叶纷纷飘落才将秋季的明显季节特征显现出来,而这些变化也已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根据我们班幼儿兴趣与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季节特征,我们正围绕“多彩的秋天”主题开展教育活动。特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树叶原有的形状组合,拼贴图案。2.发展剪、贴、添画的美工技能。

【活动准备】

1.收集多种形状颜色的树叶,并进行压制处理(叶子压平整不要完全脱水)剪刀、胶水、双面胶、画纸。2.粘贴画范例。3.《小树叶》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观察树叶。1.引导

师:“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风把树叶吹进了我们的教室里,小朋友们捡起树叶放在手上的手上。”(教师活动前边说边把树叶撒到到教室的角落,听《小树叶》音乐)

“请小朋友拣起来一片树叶,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的叶子和小朋友的叶子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

(新颖的导入让孩子们欣喜不已,气氛变得轻松活跃)2.观察树叶

“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提示:形状、颜色、和大小)它像什么?”(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粘贴画制作过程。

小树叶真神奇,形状不同,可以像那么多东西!看看我们把几个树叶拼摆在一起会变成什么?1.出示范画(金鱼)

这幅画是用什么做成的'?粘贴的是什么?是有哪几种树叶粘贴成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并回答。

2.教师现场做粘贴画一幅

师:(拿银杏树叶)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有一片什么叶子,它像什么?可以做什么?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的说。(有小朋友说像孔雀,像花裙子,像扇子)“这么漂亮的树叶,老师想用它做一幅画,小朋友们帮老师一起做吧!”

引导并示范孩子怎样用剪刀、胶水、双面胶等粘贴添画。和孩子们一起做一幅秋天的图画。(让孩子观察树叶画制作步骤,对过程有整体系统的印象)

三、制作粘贴画

1.幼儿自由选择树叶,初步尝试拼摆。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种树叶,你想用树叶粘贴什么呢?”请幼儿自由的选择树叶,构思自己的树叶粘贴画,在画纸上拼摆,调整。

2.请幼儿跟同伴说说自己拼摆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相互启发更好的创意。3.让幼儿粘贴,制作作品。

请幼儿适当调整或重新组合好的作品,粘贴,添画,美化自己的作品。注意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胶水涂抹在叶子的反面,并涂抹均匀。树叶要轻压,防止碎裂。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分层指导。四、欣赏作品。

将幼儿作品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欣赏粘贴画作品,获得美感与经验。放音

乐《小树叶》舞动身体学习小树叶舞动,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办

成“会变的树叶”作品展,让大家欣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树叶变变变》这个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开动脑筋用树叶拼搭各种东西,一个个美丽生动的造型跃然于纸上,有孔雀、蝴蝶、金鱼、小兔、还有小船等等,真是让人赞叹不已。从这个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感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活动特别感兴趣,探索欲望强烈,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完成的效果自然就好。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0”这个形象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在区域活动时,幼儿发现数学区的玩具里有个数学是“0”,音乐区的练习中有个休止符“0”,英语区的字母里也有个“0”。这个“0”到底叫什么名字呢?于是,我创编了故事“0娃娃的旅行”,并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0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称和用途。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课件“0娃娃的旅行”。

2、创造发现城的标记和必备的东西。

3、0娃娃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故事,引出课题。

有一个娃娃,长得是啥样呢?瞧,这就是他的样子—————0(出示图片)。娃娃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小朋友,你想给他取什么名字?

小朋友为它取的名字真多,我们就先叫他可爱宝宝吧!

今天这个可爱的小宝贝要去旅行了,他背上小包,出发了!

2、理解0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称和用途。

观看课件,0娃娃来到数学城。

提问:0娃娃在数学城叫什么名字?零表示什么意思?集体玩一个有关0娃娃的数学游戏。

观看课件,0娃娃来到音乐城。

提问:欢迎休止符娃娃的是谁?

请幼儿创编一个节奏型,集体练习表演。

利用小乐器练习一下。

观看课件,0娃娃在字母城的名字叫什么?你知道汉语拼音吗?(教师简单介绍)

3、引导幼儿在创造发现城大胆想象和创作。

0娃娃来到创造发现城,有谁来欢迎他呢?这里给他取个什么好听的名字呢?请小朋友来想一想,猜一猜吧!

幼儿操作,自由探索。

集体交流,小结评价。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寻找与0有关的东西。

活动二:0娃娃变魔术

设计意图: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幼儿学习的热情高涨,他们创作发现了许许多多的“0”。于是,根据孩子的需求,我们又及时开展了本次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椭圆形上添画出各种东西。

2、引导幼儿大胆构图、均匀涂色。

3、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魔术棒、椭圆形的物体和图片、奖励幼儿的'小星星。

活动过程:

1、出示椭圆形娃娃,引出课题。

现在,这个调皮的娃娃又来到了美术称,要跟蜡笔宝宝做朋友了,蜡笔宝宝也给他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椭圆”。

2、教师当魔术师,示范性添画。

椭圆形娃娃想要变魔术,谁愿意帮助他呢?我们先来听听椭圆娃娃的要求:小朋友想一想,谁能帮我添几笔,让我变成一样新东西,我就请他来做魔术师。(放录音)老师示范添画,椭圆变西瓜。

大家都来当魔术师,想象一下椭圆还可以变成什么东西?

3、幼儿创作,教师巡 ……此处隐藏4394个字……来人在外面留下等,也可让人到父母单位去找等等。

(4)再次表演,让幼儿加深印象。

一幼儿扮亮亮,另一幼儿表演陌生人(陌生人可随便找理由)。

2、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自己做了什么事。

3、听录音《晶晶看家》。

师:有个叫晶晶的小朋友,她告诉我有一次她爸爸、妈妈也不在家,你们想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吗?

4、看黑板上的挂图,帮助幼儿懂得一些安全常识。

师:小朋友,这儿有四张图片,先仔细观察一下,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这四位小朋友所做的事,判断对不对,对的贴一朵小红花。图片内容:

①饿了时自己到厨房里烧东西吃。

②玩小刀等尖利的东西。

大班教案 篇9

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对比美”的情趣。

2、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对比美”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游戏教具:中间画一只恐龙,左右两边各画一只小兔、一座城堡,小兔、城堡用纸遮盖。

3、水彩颜料、水彩笔、纸、记号笔。

过程:

1、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大小、形状、色彩3种对比方法所产生的美。

(1)欣赏第一幅画“大熊和小兔”。

请幼儿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小结:大熊和小兔在一起,因为大熊很大,使小兔显得很小,小兔很小,也使显得更大。像这样用大熊来突出小兔的小,用小虫来突出大熊的大,这种方法就是画画中常用到的对比方法,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

(2)欣赏第二幅画“苹果”。

请幼儿欣赏后谈谈对这幅画的感觉。这幅画最突出的是什么?

老师小结:这幅画用了色彩的对比,红色与绿色的对比,使苹果显得很突出,整个画面也很鲜明。

(3)欣赏“海星和月亮”的画。

欣赏后请幼儿谈谈这幅画用了什么对比手法?

老师小结:这幅画运用了形状的对比,使整个画面有了变化,显得更加生动。

总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几种对比?

2、引导幼儿在欣赏作品中找出不同的对比方法。

(1)“苹果和小虫”。

提问:运用了什么对比方法?

小结:运用了大小、色彩的对比方法。大苹果的大与小虫的小是一种对比,苹果的红与虫的绿是色彩的.对比。

(2)“月夜”。

提问:运用了什么对比方法?请幼儿讨论后回答。

小结:这幅画运用了大小、形状、颜色的对比方法,月亮的大与星星的小是大小对比,月亮的圆形与星星的带尖角的星形是一种形状的对比,月夜的深色与星星的黄色是一种对比。

3、游戏: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一只大恐龙还是一只小恐龙,如果孩子们说是大恐龙就把小兔那一面打开,让孩子们认为是一只小恐龙,再打开城堡的一面,又让孩子们觉得是一只大恐吓龙。同样是一只恐龙为什么一会儿会大一会儿会小呢?把这个问题带回家和父母一起商量。

4、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对“对比”的理解。幼儿绘画,老师指导。

要求画出不同的对比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不画与老师一样的画。

5、讲评。

先画好的幼儿介绍给家长听,你用了几种对比方法。最后总结评价。

大班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角色的动态、表情,根据图片间的关联排列顺序,并陈述理由。

2.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动态词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大图片1--5。

2.幼儿人手一份小图片。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能根据图片间的关联排列顺序,并大胆讲述。

2.活动难点:选用适当的动态词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关联,进行排序和大胆讲述。

四、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套图片,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懂内容,然后给图片排队,然后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2.幼儿自由排一排,讲一讲(让幼儿熟悉图片,初步建构图片逻辑关系)幼儿讲述(讲出自己的逻辑安排,故事的大概意思)

3、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排图(观察重点图片)观察图二提问:

(1)瞧,猫在干什么?是怎么抓老鼠的?(引到幼儿用恰当的词来讲述,例如:伸、垫、踮、伸、够不着等。)

(2)老鼠是怎么躲进瓶里的?(丰富词组:缩成一团)

(3)猫能抓到瓶里的老鼠吗?为什么?

(4)如果多垫几本书,能不能抓到老鼠?说说你的理由!

实践尝试:用矿泉水瓶装一些豆子,让幼儿尝试能否伸手进去拿出豆子。(让幼儿明白:因为瓶口小,瓶子深,猫的身体大,前爪伸进去,还是够不着。)观察图四

(1)提问:老鼠是怎么逃出去的?(运用蹲、钻、扒、翻、伸、得救等词说清老鼠的`每一个动作。)它的伙伴怎么会知道小老鼠在瓶子里?

(2)示范讲述:教师讲述图片四的内容

(3)提问:这张图应排在哪里,为什么?

4、幼儿再次排图,讲一讲

1、编讲要求:这几幅图连起来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编故事的时候,要讲清楚:有一天夜里,发生了什么事,猫想什么办法抓老鼠,老鼠又是怎么对付猫的,结果怎么样?

2、请1-2名幼儿范讲。

3、教师做完整讲述

五、评价要素

1.是否喜欢根据图片进行合理的排序与讲述。

2.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活动建议亦可只用1-3副图,让幼儿想象,编讲故事的结尾。

附:讲述参考图一:夜晚,猫看见一只小老鼠,就连忙扑了过去,老鼠吓得没命地跑,正巧看见前面有个瓶子,它就钻了进去。

图二:猫把爪子伸进瓶里想抓老鼠,可是瓶口小,瓶子深,猫的爪子够不着,老鼠呢,吓得缩成一团躲在瓶底。此时,猫又搬来了书,把书垫在脚下,尽管踮起了脚想抓老鼠,可是还是够不着。

图三:老鼠看见猫抓不到自己,心里很得意,它说:"哈哈!这下你可没法抓住我啰!"猫生气地说:"你别高兴得太早,我总会想法抓住你,你等着瞧!"猫走了,图四:猫走了,老鼠大声地叫救命,被伙伴们听到后,连忙跑来救它,最大的老鼠蹲在地上,小老鼠踩在大老鼠的背上,小黑鼠站在小灰鼠的肩上,小白鼠趴在瓶口,并把尾巴伸进了瓶里,瓶里的老鼠拉着小白鼠的尾巴,慢慢地爬上来,小老鼠终于得救了。它们趁猫不在时溜走了。

图五:不一会儿,猫拿着钓鱼竿来钓老鼠,发现老鼠不见了,猫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瓶里的老鼠哪去了?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能过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故事里的对话,发展了语言,启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并能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整个活动主要围绕重点,突破难点。

《【精品】大班教案范文合集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