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案

时间:2025-10-01 14:50:10
《小马过河》教案

《小马过河》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马过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马过河》教案1

小马过河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用“四周、如果”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小马过河》,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想知道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结果怎样?)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两遍。教师检查自学效果。1.读下面带生字的句子。

(1)一匹(p!)小马连蹦(b8ng)带跳地驮着半(b4n)口袋麦(m4i)子向磨坊跑去。

(2)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向四周(zh#u)望望,怎么办呢?如(r*)果妈妈在身边多好哇!

(3)牛伯伯(b$bo)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4)松鼠说:“水深得很哩!小马,你不要命啦!昨(zu$)天,我的一个伙伴(b4n)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5)小马甩甩(shu3ishu3i)尾巴,跑回家去问妈妈。2.抽读词卡。

一匹半口袋麦子伙伴如果四周牛伯伯昨天甩尾巴

3.抽读字卡。

匹半麦伴如周伯昨甩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想一想,课文里讲了几种小动物?讲了他们的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一边认真读课文,一边思考以下问题。(1)小马为什么过河?妈妈怎样说的?小马听了怎样?(2)小马过河遇到什么困难?它当时怎样想的?怎样做的?3)老牛和松鼠对小马各是怎样说的?小马以后怎么做的?(4)小马跑回家后对妈妈说了些什么?妈妈怎么说的?(5)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要求:先自己在书上找出答案,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讨论。重点指导以下部分:

(1)、(2)题,通过指导朗读理解:“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小马的天真活泼。“我能不能过去呢?”要读出为难的语气。

Lhl~吕第(3)题,通过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去理解;老牛的话——“水很浅??能趟过去。”用满不在乎的语气读;松鼠为什么“大叫”?(着急,害怕小马淹死。)为什么“认真”地说?(为让小马相信它的话;水很深,淹死了它的伙伴是真的,不是开玩笑)它的话要读得声音响亮、急促。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要重些;通过给“立刻”、“连忙”换词的方法,理解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要过河,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它“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动脑筋”。

第(4)、(5),通过朗读指导,读出小马回到家里对妈妈说话难为情、不好意思、吞吞吐吐的样子和老马心平气和,讲道理的大人语气,通过给“既??又??”换个词(又??又??)理解小马亲自试试,趟过河去,河水不深也不浅。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继续深入理解课文。思考:1.老牛和松鼠的`话对不对?为什么?2.“光听别人说”行不行?为什么?

学习方法: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表达要求:可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回答。(因为老牛个子高腿长,河水才没过它的小腿,小马比老牛矮,腿短一些,所以觉得河水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因为松鼠的个子小,到水里就会被淹没,小马比松鼠的个子高得多,所以觉得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而老牛和松鼠说的话,对于它们自己来说是对的,适合它们自己的身体情况,对小马来说就不对了,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么高,也不像松鼠那么矮,所以它觉得水既不深也不浅。)第2题,从小马亲自试了试的结果来证明老马的话是对的。但要让学生弄清,“光听别人说”不是不听,而是不能只听,重要的是听了别人的话应该是动脑筋想一想。

三、谈感受。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要结合实际,可举例说明。)

四、识记字形。

1.“匹”和“半”的笔顺指导。2.“麦”和“青”比较记忆。3.“周”和“甩”比较记忆。

4.“伯、昨、伴、如、啦”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5.重点指导“蹦”的书写。左右结构,左边是“足字旁”,右上是“山”,右下是“朋”,注意指导占格位置。

五、课后练习。完成课后2—4题。

Lhl~吕

《小马过河》教案2

《小马过河》

横泾中心小学吉舒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通过小马与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把一个不善思考、凡事爱问妈妈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使小读者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学习本课,要启发孩子们做事要认真思考,开动脑筋,努力亲自去实践,这样就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重难点:

懂得于是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出示课题)

2、教师讲述:“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飞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来看录像,边看边思考: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呢?”(放录像)(4).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儿童特有的好奇心走进文章。)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检查朗读,师生评议。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

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一(匹)老马一(条)小河

一(棵)大树一(匹)小马

半(袋)麦子

一(头)老牛

过渡 ……此处隐藏1498个字……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小马过河。)

师: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快快打开书,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标上自然段。开始吧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8个。

二、学习生字:

在你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呢?我们先来学习本课的生字宝宝。快跟小组同学

扫除了生字障碍,我们读起书来可就容易得多了,快跟你同桌一起读读课文吧。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位同学边读边带着表情,一会露出了微笑,一会儿又皱紧了眉头,这是怎么回事?

生:当我读到小马过不去河的时候,我替他着急,就皱紧了眉头;当我看到小马最后过河了,我真为他高兴。

师:你真会读书,看来你已经把自己当成是文中的小马了,说明你读得很认真,很投入,相信你一定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将你一颗金星。其他同学也想向这位同学一样感受一下朗读的乐趣吗?那就带上表情赶快再读课文吧。

师:小组开火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也带出丰富的表情来。互相纠正读音、语气、停顿。开始吧。

三、分析课文

师: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结局又怎样呢?让我们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不懂的问题,请标上问号。

(生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自己读书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马最后过河了。

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小马是为妈妈送麦子要过河的。

生:老师,我知道了小马一开始没有过去河,后来听了妈妈的话才过了河。

师:你回答得很完整,已经把课文的大概内容概括出来了,很了不起。

生:我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试一试。

师:你的答案总是与众不同,我最欣赏你这一点,你不仅读懂了内容,还明白了一个道理,真的很好。

师:小马愿不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呢?

生:愿意。

师:从课文中的哪个词语你感觉到了。

生:连蹦带跳。

师:你能做个动作吗。(生笑了,做不出来)那你能换个词语吗?

生:蹦蹦跳跳。

师:小马愿意为妈妈做事,说明这是一匹什么样的小马?

(大屏幕出示:的小马。)

生:善良的小马。

生:孝顺的小马。

生:懂事的小马。

师:小马过不去这条河了,他都去问了谁呢?

生:牛伯伯、小松鼠。牛伯伯和小松鼠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把他们的画画出来。想一想,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呢?

是呀,牛伯伯认为水很浅,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所以他的话应该是满不在乎的,而小松鼠担心小马被淹死,“小马!”一声叫住,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些,是连着说的,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些。试一试吧。你们把握住了老牛和松树的心理,真是好样的。

谁敢上台演一演?请他同学当评委,待会来评价一下他们的表演,看谁动作和语气把握的好,好吗?

(学生分别带上小马、牛伯伯和小松鼠的头饰。)

师:同学们,刚才老牛伯伯、小马、松鼠的对话真精彩,谁来评价一下?

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来了三位演员的优缺点,读书就是这样,要通过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

师:此时的小马感到很为难,因为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到底谁说的对,你快告诉小马呀。

生:我觉得他们说的都对,因为老牛很高大,所以他觉得水很浅,而松鼠身材小,所以他觉得水很深。

板书:老牛小马

师:你的思维很活跃,反应很快,这个问题回答得让大家都感到很满意。

听了老牛的话以后,小马是怎么做的?听了松鼠的话以后,小马又是怎么反应的呢?同学们在文中找找。(出示幻灯片)

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师:此时,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样做呢?

生:我会用一根木棍往水中放,试试水有多深。

生:我觉得可以用“扔石子”的方法试一试,河边一定会有石子的,如果石子落水的声音很响就说明水很深,石子落水的声音很小就说明水不深。

生:老师,如果我是那匹小马我会自己下水试一试,如果觉得不是很深就耥过去,如果感觉有些深了,有危险了就赶紧调头回来。

师:你很聪明,也很勇敢,敢去尝试,还为自己找了退路。

师:可书中的小马却想到回家问妈妈。你来评价一下,这是一匹什么样的'小马?

(大屏幕出示:的小马。)

生:胆小的小马。

生:不爱动脑筋的小马。

生:懦弱的小马。

师:你都知道“懦弱“这个词,可真了不起。

师:大家知道小马最后过河了。在妈妈说的话中,哪句话对小马的触动最大。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

师:小马听了妈妈的话,是怎样做的?现在你再来评价一下这是一匹什么样的小马?师:“小心的趟了过去”是怎样的?谁给我们表演一下?

师:(指着小河的方向,突然大叫)河中央的水流得好快啊!

你真是一匹谨慎的小马,送你一颗金星,谢谢你。

谁来评价一下这匹小马?

生:勇敢的小马。

生:胆大的小马。

四、分角色读,读中升华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马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故事吗?聪明的叔叔阿姨们,把这个童话故事拍了一部动画片,可是还没有找到配音演员,大家想试试吗?

五、总结,谈收获

师:此时你就是小马,我就是你的妈妈老马,我在家里等着你呢。你从磨坊回来回对我说什么呢?

(一听到老师做老马,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纷纷离座到讲台前与我对话,他们特喜欢这种情境,把我叫成了妈妈,他们很开心,因为这样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显的很亲近,此时教室里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生:妈妈,妈妈!我回来了,我完成了你交给的任务。

(我摸摸生的头)

师:你真不错!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务

生:妈妈,你说的对!什么事都要自己试一试才知道行不行。

(我对生竖起了大拇指)

师:太棒了!孩子,你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生:妈妈,下次我一定记住你的话,遇到问题时要多动动脑筋,再去试一试。

(我连连对着生点头)

师:是呀!是呀!孩子,以后可要多动动脑筋了。

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呀。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勇敢的、爱动脑筋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小马过河》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