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内容:
课本第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建立除法的逻辑推算。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2、方法与过程:经历自主探究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计算的方法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计算思维的灵活性。会用逻辑推理“因为??所以??”,能进行观察对比,提高对比能力。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与应用过程中,发展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并能熟练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整十数被一位数除、整百数被一位数除的计算方法。除法算式的不同读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好不好?请大家仔细听好。狐狸装了一筐苹果,今天它要卖苹果。狐狸说:我的苹果可甜了,而且还很便宜呢?2 个苹果只要12元哟?小熊看见了想买苹果,它说苹果价钱太贵了,狐狸就说: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个苹果只要120元钱,小熊高兴地说很便宜了,小猴看见了却说小熊上当受骗了。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说为什么小猴说小熊受骗了?
师:请前后四个同学讨论讨论,说说为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3、师:哪组同学能说说你们小组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2个苹果只要12元。”
“20个苹果只要120元。”
4、师:其他小组能否根据他们小组找到的信息,列出算式吗?
生:(1)12÷2=6(元)
(2)120÷20=
5、师:在计算120÷20,该怎样计算呢?
6、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板书: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讨论算法
师:先请你们小组一起讨论计算方法,并试着算一算。
(核对答案)
方法一:因为12÷2=6,120里面有12个十,20里面有2个十,所以,12个十除以2个十的商是6。
师:请和这位同学做法相同的同学举手。
师:560÷70这道题,谁来说一说“因为、所以”?
生:略
师:还有同学有其他的做法吗?
方法二:因为
20=120,所以120÷20=6。
师:这位同学想到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出示题目卡片200÷20、490÷70、300÷50、240÷30)
师:像这组同学这样计算,你们会吗?能不能说出思考过程?
200÷20=? 因为__×20=200 所以200÷20=
490÷70=? 因为__×70=490 所以490÷70=
300÷50=? 因为__×50=300 所以300÷50=
240÷30=? 因为__×30=240 所以240÷30=
师(小结):结合刚才两组同学的'做法,在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时,同学们可以根据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根据12÷2=6,求出120÷20=6;在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老师和这两位同学的做法都不一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板书:120÷20=6 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一个0)
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略
师:好,现在老师就来教你们一个方法: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相同个数的0,划0的个数根据除数。
师:再看刚才那4道题,谁来说说该怎么划0?
生:略
2、讲解读法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个算式?120÷20
(板书:3种读法)
生:120÷20 读作:120除以20
师:这个算式还有其他读法吗?
生:还可以读作:20除120
或:120被20除
师:这位同学非常好,已经在上课之前就做了预习,老师要表扬他。
(出示题目卡片:630÷7 400÷80)
师:请同桌两位同学小声地说一说这两题可以有哪几种读法?
生:略
师:(出示题目卡片)
选择:算式24÷3,下列读法错误的是( )
A、24除以3 B、24被3除 C、3除24 D、3被24除
师:请同学们手势准备、出
(检查手势答案,是否有同学错)
师: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除法算式的几种读法。
3、巩固练习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课本第33页,看例题;看完的同学完成练一练的1计算 师:做得快的同学,第一:请你仔细检查
第二:请你任选2题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核对答案)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看没有举手的同学,问他错在哪)
师:挑选200÷2、400÷8这两题,请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三、应用提高
1、第33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师:小巧和小丁丁和学会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后,来到超市里买鸡蛋,发现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在超市里帮忙分鸡蛋,将210个鸡蛋平均装入3只塑料桶。那么没只塑料桶要装多少个鸡蛋呢?
师:同学们能否列出算式,并试着算算结果。
生:210÷3=70(个)
师:如果要平均装入30只塑料桶呢?又该怎么列示呢?
生:210÷30=7(个)
师: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210÷3和210÷30的异同,并说说做法
生:略
师:210÷3 我们可以先算21÷3=7,再添一个0
而210÷30 我们可以先各划去一个0,再用21÷3=7
师:(出示题目卡片)请一组同学来开火车
180÷2= 160÷40=
270÷30= 400÷8=
四、归纳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以 ……此处隐藏2436个字……p>
两个月饼、刀子,课件,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纸片各一张,水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出示两个月饼)看,几个月饼?(把其中一个送给两个学生)那还剩几个月饼?(板书:1、2)
师:如果这两个同学都想吃这个月饼,怎么分比较公平?
师:老师把月饼来等分,那半个月饼用数怎样表示呢?
师:半个月饼可以用数1/2来表示。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像1、2这样的'数叫做整数。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认识1/2。
师: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它的1/2,这些图形的1/2你能找到吗?请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1/2。
学生到投影仪处展示。
师:把三角形像这样上下折,这一部分是它的1/2吗?
2、认识1/4。
师:我们能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把它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又分到几分之一呢?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分月饼。
师同时提问:你分到了这个月饼的?你呢?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4,你能用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吗?
学生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3、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
学生观察主题图,你在哪里发现了几分之一?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
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板书:25+4= 25-4=
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 20+9=29
(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4=1 20+1=21
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
32 + 4 = 26 + 3 = 54 + 4 =
48 – 5 = 87 – 7 = 66 – 5 =
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
列式:19 – 9 = 10(个)
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 = 23(米)
4.独立完成第3、5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知探究
(一)课件出示自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
题方法并会分析数量关系。
2、知道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3、知道如何找单位“1”。
(二)、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正确理解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3)、如何来理解单位“1”?(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4)、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学生根据提示自学
全班交流汇报:
2500×=1000(平方米)
3、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4、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当堂测评
练习四第2题、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照顾差生。
小组内订正后
四、课堂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关键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是多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
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练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