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

时间:2025-10-05 19:42:05
名人传读后感实用【15篇】

名人传读后感实用【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传读后感1

假期,我读了《名人传》这本书。

这本书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人尽管他们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而努力、付出。他们都为各自的国家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 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大师,他需要敏锐的听觉,但是无情的灾难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他还不到30岁的时候耳朵就开始变聋,而且一天比一天更加严重,内脏也被剧烈的疼痛所折磨。贝多芬还不得不忍受感情的煎熬,他不断幻想着幸福,但立刻又幻灭,使他不得不去承担心灵的悲苦。这种感情的风波加重了贝多芬的病情,然而就是在这种境遇下,他也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创作之中。一次又一次感情的破灭,使他对感情失去了信心。从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创作中,无论是掌声、荣誉和演出的'空前成功,还是经济上的极端困窘和体质的日益衰弱都不能使他停止前进、放弃自己钟爱的事业。罗曼·罗兰在最后总结贝多芬一生: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的伟大不在于它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而书中的三个主人公正是世界中真正的英雄。是他们伟大的人格,在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的重压下仍然保持着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巨大的创造力和道德标准,任何时候绝不向命运屈服。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

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要向他们一样有着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在遇到困难时,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我们最终的理想,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

名人传读后感2

在我心中,米开朗琪罗是一个传奇人物,不仅因为他一生那些伟大的作品,还有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力。所以我在翻开米开朗琪罗传时,用的是一种崇敬的心态。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我若是他,会有怎样的宿命,他艰辛痛苦德颠沛流离和他的美德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福运!”

“大卫用他的弹弓,我用我的弓箭。”

——米开朗琪罗

这是一句意蕴深长的话,语句中透露出骄傲,自信与一种拥有荣耀的兴奋。米开朗琪罗一生是艰苦的,毕竟,在文艺复兴时期那种疯狂的境遇之下,天才总是会被所敌对的人攻击和排挤。

米开朗琪罗生于佛罗伦萨。佛罗伦萨是一个狂热,骄傲,神经质的城市,动辄耽于盲目的信仰,不断淫宗教与社会的.歇斯底里动荡不停。佛罗伦萨也是一个动荡不安,充满自由狂妄和腥味的城市。

在这个动荡与和平共处的城市,米开朗琪罗也和这个城市的居民一样,聪明、偏执、热情、易怒、嘴尖舌利,生性多疑。

米开朗琪罗眼光开阔、志存高远。他看不起他们那个艺术圈子。他对他们态度粗暴,但他爱他们。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对家乡的爱一直充斥着他的心,米开朗琪罗把他的天才归于“家乡那纯洁的空气”。他的家族在佛罗伦萨历史悠远,他对自己的血统和家族甚至比对自己的天才还要感到自豪。“他不允许别人把他看做艺术家:‘我不是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我是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

米开朗琪罗是精神上的贵族,由他的话可见;“从事艺术的应该是贵人,而不是平民。”

他家族里所具有的一切迷信、狂热,他都具备。他整个人就是用这些迷信和狂热的泥土塑造出来的。但从这些泥土里迸射出一道光焰,将一切都给净化掉了,这就是;天才。

米兰开朗琪罗纯粹是天才的典型,他日夜在亢奋之中,为之所困。以至于他接受难以兑现的订单。

米开朗琪罗就是在这种令他痛苦的天才的促使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作品,为了给他因为这个天才而永无止尽的欲望得到满足,他什么都想做;工程师、操作工、凿石工,他样样自己动手,什么都想让自己一个人完成。修建官邸、教堂、雕像等一切可以满足自己欲望和虚荣心的工作,他都想接下。于是他就在这种天才的促使下繁忙的像蜜蜂一样转来转去,蜜蜂还有帮工而他基本上一个人,这就使他的健康成了大问题。

他很有钱,非常富有,但他却说自己贫穷,用这种臆想的贫穷来折磨自己。

他是孤独的。他狠人也遭人恨;他爱人却无人爱他。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炙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飞驰而过。米开朗琪罗犹豫成性,他在自己的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

名人传读后感3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的进步作家和世界闻名的反战主义战士——罗曼·罗兰。他是法国著名作家和音乐史专家,以他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描绘不同种类人物时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影响了世界文学史。

《名人传》分为三部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贝多芬是被全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他自幼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酒鬼,剥夺了小贝多芬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一味地强迫幼小的儿子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将来成为自己的摇钱树。可是,命运似乎一直在捉弄贝多芬,在他事业的高峰期,他日夜工作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后来又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使他的肉体与精神上受到了双重折磨,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他积极的工作,创作音乐,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音乐事业。他创作了许许多多惊人的乐曲。作者在传记的最后这样概括了他的一生: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米开朗基罗传》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他自 ……此处隐藏8744个字……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名人传读后感14

罗曼罗兰在传记中不仅表明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具备最广泛的关键特点的艺术活动,并且表明了她们每一个人的个性化,及其充斥着各种各样痛楚拼搏和获胜的超级天才的生活道路。

我深入感受到读《名人传》正伴随着罗曼罗兰的妙笔,走入她们的内心深处,聆听她们的心里话,体会她们的痛楚与孤单,进而提升大家本身的涵养。

不历经作战的放弃是虚情假意的,不经过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保身是悲切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惠,是大家的致命伤。

从这当中我明白了:真实为人正直绝不允许是一个自我满足、饱食终日、充足享乐的人,她们的日常生活一直与全人类的运势、发展前途密切关系着,这就促使她们的痛楚越来越不能逃避了。而这种先觉者的痛楚通常不以大家所了解,因此她们又全是孤独者。

《米开朗琪罗》集中化主要表现在超级天才与信念中间的分歧,米开朗琪罗的一生便变成这类“超级天才”的专用工具和牺牲品。他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中,中日忙碌、雕塑作品、工程建筑。他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了造型艺术,顾不上谈恋爱更顾不上完婚,最终在变老中渐渐地去世。

米开朗琪罗一生写作了很多优异的和绘画作品,是文艺复兴阶段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之一。可是,他应对自身的造就并沒有觉得自豪与引以为豪,除开充分运用自身的才可以和活力以外,他别无所求。它是造型艺术行业内的强大的征服者,但正是如此,他才觉得空虚乃至心寒。它是说白了的征服者的闹剧。但这反映着天才是一种不因自己信念为迁移的强劲的神密的能量。

《托尔斯泰转》情调则较为低沉,更好像一首安魂曲,一首哀歌,一首送葬曲。在其中,罗曼罗兰更加清晰的.暗示着出他写名人传的更加深层次的蕴意:“伟人既是杰出的孤独者,另外幼童广大群众维持着心灵深处的精神实质联络。托尔斯泰抵制社会发展的邪惡,同艺术大师对人的身上的社会道德、精神实质、造就能量的巨大信赖融合起來,恰好是因为他对人的身上的爱,他深层次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里。”老百姓抵制挤压着的怒潮日益上涨,这对托尔斯泰造成了危害,培养了他对社会发展的抨击心态。并且高手习惯性日常生活在避开大城市的地区,日常生活在农户中间,她比较敏感的感悟到了老百姓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美好之处,他的语言表达描写手法及其很多都归入老百姓。

看完名人传,令我感慨万分,大家日常生活在那样一个幸福快乐时代,更应当努力学习,珍惜时间,等候为国家报效的情况下。

名人传读后感15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获得更多。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能够总结他的`一生,能够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到达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我。”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最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那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那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只要我们体会到《名人传》给我们心灵崇高的升华,使英雄的鲜血呈此刻我们面前,英雄的红旗在我们的头顶上飘扬,我们就慢慢地感受到,在这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我们的灵魂也被所升华为一种崇高。

《名人传读后感实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