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荐)三国演义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读后感1当我合上三国演义这本书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这本书里写了许多具有正义感的人物。不过,我最敬佩的,就是诸葛亮了。
他十分的机智,灵敏。自从刘备请他出山后,他便专心致志地辅助刘备。当刘备在白帝城逝世之后,诸葛亮还是忠正不二的辅导刘备的儿子——刘禅。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攻打五丈原时,诸葛亮发誓一定要打败司马懿。在那几年间,他一直为战争的事情而忙碌,不料得了肺结咳,可他在患病期间,还是一直为战争而劳累。直到死时,也不忘把战后事理一一告诉自己的属下。
诸葛亮,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人士,他为一件事奋斗到底的决心,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写成了一个狠毒,奸诈的阴谋家,大奸臣。曾有人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我认为并不能简简单单地说曹操是能臣,或是奸雄。
第一,曹操很擅长打战,在他所指挥的官渡之战中,他以七万精兵,大破袁绍七十万大军,堪称军事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第二,曹操又是出色的政治家。治理国家是曹操的强项,他不仅爱惜人才,而且重视土地制度,粮食问题。
所以,说他是能臣没有错,可这不能说曹操不是奸雄。
曹操就是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唯我主义服务观。曹操还做过许多不仁不义的事情,正是他的“谋略”使他更狡诈,他的“才干”使他更残暴。
曹操出于恐惧与猜忌,杀死吕伯奢一家;因为要引诱吕布,将俘虏来的群众当炮灰,为报父仇,攻打徐州时,军所到之处“杀人民,发掘坟墓”。华佗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曹操患有严重的头疼病,神医华佗医术高明,他只给曹操扎了一针,曹操的头就不疼了。曹操想让华佗留在他的身边,专门给他看病。可是华佗立志为天下百姓解除病痛,曹操见他如此固执,便把他杀了。
其实无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奸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为北方的统一,作出无比卓越的贡献。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我还要再多看几遍,从中吸取更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多的精华。
三国演义读后感2寒假里,老师推荐我们读《三国演义》。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魏蜀吴三国群雄争霸的故事。故事中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等。
在三国众多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诸葛亮了。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他出了许多计谋来助战,像美人计、三气周瑜、火烧藤甲兵等。他还利用自然环境来使用谋略,草船借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且他十分大度,曾经七次捉住孟获,都应孟获不服而放走了他,直到最后一次,孟获才心服口服的投靠了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号称"武圣"的关羽了也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曾经斩颜良诛文丑,还在千里走单骑中过五关斩六将而且温洒斩华雄。他还是个讲义气的人,因为跟曹操打仗时为了保护二嫂迫不得已才像曹操投降。投降之后曹操一直厚待着关羽,不想让他走。为了报答,他斩颜良,诛文丑。在华容道上时,他念着以往曹操对他的厚待于是把他放了结果差点被斩首。由此可看出关羽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是啊,长这么大,帮助过我的.人数也数不清,可我记住了吗?回报了吗?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讨厌的人就是心胸最狭窄的周瑜了。因为他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于是命诸葛亮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想害死他。幸好诸葛亮早料到三天后有大雾,用船借来十万支箭,才没让周瑜得逞。周瑜不死心又派人去刺杀诸葛亮,可诸葛亮早知道了,派赵云把他送回去了。最后周瑜没有杀死诸葛亮,反倒被诸葛亮气死了。我觉得蜀国完全可以统一天下,就是因为刘禅继位后整天吃喝玩乐,与宫女嬉戏。让臣官掌控了大权所以朝廷才崩溃,灭亡了。
《三国演义》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百看不厌。
三国演义读后感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听到这首歌,就会想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主要描写了公元三世纪时,没落王族刘备在偶然机会下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讨伐过黄巾贼、董卓,后来建立了蜀国,与曹操、孙权为首的魏国和吴国争天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由于各国后主过于无能而亡国。蜀后主刘禅被擒于成都,吴后主惧战而降,魏后主被迫移位于司马炎改年号为晋,从此天下皆归司马掌控。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气周瑜”、“火烧赤壁”、“三顾茅庐”等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经典故事。
小说中对人物的刻画可以说细致入微,给我印象最深的要说关羽,“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在小说中可以说是个传奇人物,小说中多处描写了他的英雄事迹,“刮骨疗毒”的情节就是其中之一。关羽率先向樊城进攻,不料被曹军毒箭射中右臂,华佗来给他治病,说要刮骨疗伤,关羽在下棋,直到缝完伤口,关羽连眉头都没皱一下,我被关羽的`坚强与勇敢深深震撼了。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医院,我听见要打针就吓得跑出了诊疗室,最后在妈妈和医生的连拉带拽以及我的哭哭啼啼下打完了针,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我还记忆犹新,再看看关羽,感觉好惭愧呀!
这本书我可以说读了好多遍,像关羽这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还有很多,我从他们的英雄事迹中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做人要像关羽一样勇敢、坚强,像刘备一样宽厚、仁爱,像张飞一样忠义、仁德,但不能像刘禅一样懦弱无能,更不能像周瑜一样嫉妒人才;诸葛亮的博学多才、足智多谋,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情深更是值得我学习的。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要学习《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努力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少年。我相信,只要我从现在开始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将来就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4放寒假了,我在假期的时间里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非常的精彩,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草船巧借箭这个典故。
草船巧借箭这个典故讲述的是诸葛亮料事如神、神机妙算,周瑜嫉妒他,就想铲除他,于是周瑜就想给诸葛亮出点难题,要诸葛亮负责紧急打造十万支箭,十天内完成,可是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能完成任务。周瑜让其部下鲁肃不要提供做箭的材料给诸葛亮,并让鲁肃去打探诸葛亮造箭的情况。第二天诸葛亮让鲁肃借他20条小船并铺上绿色的布,又让鲁肃借他1000个稻草人。第三天清晨,天还未亮,大雾蒙蒙,连对面站着的两人都看不清对方,诸葛亮拉上鲁肃上了小船,开往曹丞相的军营附近的水面上,快到曹操的底盘,诸葛亮下令, ……此处隐藏5699个字……毒”,着实让人佩服。他那份义薄云天、忠君爱国的情怀更是让人心生叹服。在下邳兵败被曹操生擒后,曹操想方设法想把他招至门下。但关羽却始终“身在曹营心在汉”,面对曹操的种种厚待丝毫没有动摇,一心忠于蜀国,心系刘备。更难能可贵的是,关羽感恩曹操的知遇之恩,所以杀了颜良、文丑,立功报答了曹操的厚恩之后才离开。如此重情重义,难怪连曹操也叹道“关羽真是天下第一义士。”
封侯赐爵,上马提襟,下马相迎,如此的诚意,还是留不住关羽,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蜀国。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学成必归,报效祖国”的钱学森爷爷。从古至今,忠君爱国、为国尽忠的'这份赤诚是如此相似,高官厚禄或是威逼迫害,都阻止不了他们为国效忠的步伐。这份执着和坚持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学习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将爱国之情深埋心底,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才能将繁荣盛世代代相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虽然我们不能亲眼目睹三国英雄们的飒爽英姿,也不能亲临硝烟弥漫的角逐战场,但我们能通过文字身临其境,了解历史,传承历史,这是文字独有的魅力,也是读书才能获得的乐趣和收获。
三国演义读后感13《三国演义》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将之间设计的计谋、谋士之间看穿的人心,还有那一场场惊心动魄、以血洗礼的屠杀与战争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深居在男儿之后的女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当时军刀霍霍之时,花还未落,人却已亡。自古红颜是否真的多祸水?那些女儿身的背后,又是怎样流着辛酸难言的泪?
在董卓任意于长安杀戮之时,貂蝉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见汉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恰被王允发现便收其为义女,用歌姬貂蝉这枚棋子定下连环计,周旋于父子之间,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请求之托时,她是毅然决然地答应的。
“若与国家有益,贱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筹划。”
“愿听遵命,虽死不辞!”
貂蝉扭转了董卓政权的局势,却也无法改变自己任人摆布的命运。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自己本就无所依傍,但却为了家国抛弃自由和贞操,在政权和欺骗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背负着“祸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劳确比任何一个在沙场上马革裹尸的壮士都要荡气回肠,至于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只在凤仪亭的烟波中渺渺远去了……。
祸兮福所矣,福兮祸所伏。
“我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呵,李儒这一句叹息,人们大都为董卓深感到将亡之音,丝毫却不知这些“女人”的身体和灵魂早就注定要死在男人们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儿悲,安宁何时归?女儿卑,自由何时回?
董卓曾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当郭论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时,不提死者之多,纵军士淫人妻女,哀啼之声,震动天地。自古红颜,本就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就是这样悲戚,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她们,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样的卑微。论巾帼英雄,鲜有昭君出塞维护国家稳定,也难有杨门女将沙场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谓的有国才有家,那些心怀国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与无所依靠的孤独,待到历史尘埃落定之时,女儿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现在史书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几笔中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14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我最喜欢读的历史书籍就是明朝作家罗贯中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它是根据历史故事演义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精彩的小说。
《三国演义》的故事很精彩。“借东风”、“空城计”、“草船借箭”、“单刀赴会”、“火烧连营”、“七擒孟获”等故事生动形象,让我着迷。为了加深我对书中情节的印象,妈妈还专门带我到武侯祠,到阆中张飞庙,观诸葛武侯塑像,看“桃园三结义”圣地,赏“草船借箭灯会”,我们还去了广元寻“剑门关栈道”,走“陈仓”迷宫。在这些地方,我一边找着鸡公车的神奇机关,一边扮诸葛摇着羽扇,诵着“赤壁赋”,读着碑文,好像回到了三国那个时代。
《三国演义》的人物很精彩。刘备的雄才大略,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曹操的狂妄自负,张飞的粗鲁仗义,关羽的情深意重,赵云的武艺高强……每个人物都是那么栩栩如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刘皇叔三顾茅庐》,为了请出贤才诸葛亮,刘备不怕路途遥远,不怕日晒雨淋,三次到诸葛亮的'住地请他出山相助,他的真诚终于感动了诸葛亮。这也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真诚,懂得了什么叫求贤若渴,更懂得了只要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的道理。
《三国演义》的语言也很精彩。如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是三步一计,诸葛亮是一步三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盘”“草船借箭——多多益善”、“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等等,经常被大家使用。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老生常谈”、“三顾茅庐”、“如鱼得水”等等,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
我喜欢历史,更喜欢精彩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15《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想。
其中最令我记忆颇为深刻非曹操和刘备莫属啊。
今天,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又一次翻开了我久别的这个“老朋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就像是一部大戏,我们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戏:刘关张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等等等,这些好戏让我留连忘返,直呼过瘾!
虽然有这么多的故事,但是我今天要介绍一下曹操和刘备。曹操是东汉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由此,我不禁联想起另外的一位人物,毛泽东。他们均为文学,政治,军事的风流人物。然而,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均知道,曹操奸雄也。而另一位三国人物,刘备世之枭雄也。曹操看似心胸狭窄,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于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但是我认为他是乱世之奸雄,并非那样的恶人。料想当时的乱世若没有曹操不知道还会分裂成多少个小国。而且曹操他很惜才,邳城下擒吕布,白门楼吕布殒命。而当时献计杀吕布者,刘备也。吕布贪财好色,毫无信义可言,但辕门射戟解其兵血之灾亦有恩于其。而刘备反制其于死地,可能与吕布夺徐州有密切关系,可见此人心胸之狭窄,趁他人之威。据本人推断,当时曹操很想留吕布之性命,正如后来留关云长。
再看刘备,论才智,他没有曹操聪明;论谋略,他没有曹操出色;论武功,他也没有曹操高强。但他心胸宽广!三请诸葛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他在长沙诚恳接收降将黄忠,从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这一个个充满仁义的故事让将士们又惊又喜,不能不说是蜀国从弱小一步步走向强盛的一个原因。
在生活中,不要为了得到一点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浅;在学习中,不要为了取得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裹足不前;在与人相处方面,不要为了一点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在班级内部,不要为了没选上干部而心怀不满,从此孤立自己。